2009年07月15日 07:0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体:大 中 小】
7月11日,雷曼迷你债券投资者在香港中环的花旗银行营业场所前示威声讨。两块英文牌子上分别写着“花旗骗走了我们的毕生积蓄”和“花旗是吸血虫”。
由于被怀疑在销售雷曼迷你债券和Accumulator等衍生品时存在误导等不当行为,香港银行尤其是其私人银行业务正遭遇一场“信任危机”。
那些因为听信销售人员劝导而购买产品并蒙受巨额亏损的投资者正在采用多种方式抗议和控诉私人银行的行为。
迫于对因抗议升级而演变成为治安事件的担忧,涉嫌违规的银行以及监管部门正在尝试化解矛盾。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基于对赔偿金额的分歧,加之银行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提供进一步资料,调解无法令双方满意。
分析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尽管百年一遇金融海啸的爆发是这场香港银行信任危机的导火索,但香港目前过于宽松的监管环境和银行证券混业经营体制也是重要原因。
4.8万人“深陷”迷你债券
对银行的不信任首先来源于雷曼迷你债券事件,而事发后银行的态度导致这种不信任进一步加剧,并直接导致了部分雷曼迷你债券苦主走上街头,举着“老千银行”、“骗子银行”的标语在银行、监管部门门口抗议。
“我们对银行是很信任的,香港毕竟是金融中心嘛,尤其像我这样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从小到大,对银行的信用从来没有怀疑过,但是现在他们让我变得身无分文。”投资者陈光誉表示,经历雷曼迷你债券后,很多像他一样的雷曼苦主开始控诉银行利用他们的信任欺骗了他们。
陈光誉是香港一家旅行社的小老板,因为妻子购买了40万港币的雷曼迷你债券,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打了水漂,从而成为投诉银行和监管部门的香港雷曼苦主大联盟的主席。后来他发现,在香港,像他们一样购买这类产品的投资者有4.8万人,涉及金额高达140亿港元。
现在雷曼苦主的最低要求是,向他们退回百分之百的本金。但是目前只有两家涉及小额资金的券商答应这一要求,包括中银香港在内的银行只答应赔付60%。在香港,涉及分销迷债及雷曼相关产品的金融机构总共有25家,当中19家为银行,余下6家为证券公司。
相关链接: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