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13日 02:01 来源: 证券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在1年期央票利率不出意料地上涨8.29个基点之后
□ 本报记者 闫立良
再次出乎市场预料,在3月期央票和1年期央票利率上涨之后,央行果断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1年期央票利率再次成为货币政策工具调整的“信号弹”。1月12日发行的1年期央票中标收益率较之以往上涨8.29个基点,超出预期,也结束了20周连平的局面。业界分析认为,1年期央票利率的上涨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主要目的在于抑制银行放贷冲动,也是出于抑制通胀预期的考虑。
央行1月12日上午发行的1年期200亿元央票中标收益率为1.8434%,发行价格为98.19元,此前的发行价格一直维持在98.27元。该利率结束了2009年8月11日以来的20周连平局面,较原先的1.7605%上涨8.29个基点,上升幅度超过市场普遍预期的4个基点。另外,央行昨日上午还发行了人民币2000亿元28天正回购协议,中标利率维持不变。
这是继上周四3个月央票发行利率意外上涨4个基点后(为1.3684%),央行又一举措来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央行在公开市场采取的举措以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被认为是在保证保证资金回笼力度,稳定回收多余流动性。
统计数据显示,本周市场到期央票530亿元,到期正回购1550亿元,合计到期资金2080亿元;下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则达到2500亿元。数据同时显示,今年1季度的到期资金量是仅次于2008年1季度的历史第二高水平,市场到期资金压力陡然上升。
自去年11月底以来,1年期央票发行量一直处在100亿元至120亿元的地量水平,在维持了8周的地量发行后,在各种压力下,1年期央票终于启动扩容步伐,在公开市场的新一轮微调中,作为深度对冲工具的1年期央行票据将重新发挥作用。
1年期利率的上涨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正好验证了央行工作会议提出的“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的要求。
央票重启、发行利率的上行和企稳时点与信贷的投放量有着密切的关系。2009年7月9日1年期央票重启的背景正是由于当年6月的新增信贷再度放量,达到1.5万亿的天量水平;而8月11日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企稳的背景也是由于8月的新增信贷快速下降到了3559亿。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