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27日 07:10 来源: 理财周刊 【字体:大 中 小】
购房者陷入观望
随着寒潮来袭,中国楼市也遭遇了寒流。成交量大幅下滑,购房意愿明显下降。“这段时间生意清淡了很多。”一家中介公司门店经理如是告诉记者。有中介公司门店反映,目前经纪人每周带看量为4~6人次,这仅为去年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一。而且买家看房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不少买家仅仅打探一下价格便匆匆离开。
中介公司生意清淡,从成交数据上可得到直接反映。根据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月上半月交易量大幅下滑,1月份前半个月(截止到14日),北京存量住宅网签成交量为5312套,与2009年12月同期的17981套相比,下降70.5%;与去年12月下半月的17538套相比,也明显下降了69.7%。
去年年底,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上海购房者置业时间明显延后。调查结果表明,有购房意向的人群中,超过7成比例将置业时间安排在半年以后,这表明购房者对市场预期从乐观转为保守。
买卖心里价差拉大
目前二手房市场上开始流行“到手价”,从表面上看房价虽然并未上涨,但由于税费负担的转嫁,买家购房成本加大,其实等于变相提高了房价。
据了解,所谓“到手价”,即卖家不负担任何税费,将原本自己应该承担的税费变相转嫁给买家。由于目前大多数投资者手中的房产均属于不满5年的“豪宅”,因此“到手价”将使得买家增加包括营业税、个税以及中介费等税费负担,总共为总房价的8.55%,如购买一套市中心总价为300万元的公寓,与新政实施以前相比,成本要增加25.65万元。
不过考虑到目前的现状,卖家税费负担能否成功转嫁出去,尚不得而知。卫明不动产营销智库负责人蔡为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宏观调控政策开始发挥作用,购房者不再会盲目追价,那么卖家想要转嫁税费负担则相当困难了。
不用怀疑的是,未来一段时间里楼市将持续维持观望态势。去年1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专门就房价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虽然内容上跟“国四条”完全一致,但透露出来的信号却再也清晰不过,即中央政府决心要遏制房价上涨过快的态势。对此,蔡为民表示,既然中央政府已经明确发出了信号,相信这一次地方政府会予以积极配合,因此这很有可能改变之前越调控房价越涨的尴尬局面。
而记者也了解到这样一个现象,目前买卖双方心理价差正在拉大,目前最大已经达到20%。如莘庄一套总价为250万元的二手公寓,买家很有可能只会出价200万元。“买家认为未来房价肯定会下跌,所以还价也就无所顾忌了。”夏燕燕说。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