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1日 08:14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中 小】
日前,银联在韩国的合作伙伴BC卡公司遭VISA罚款10万美元一事,令此前一度沉寂的VISA封杀银联境外通道之争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如何看待双标识卡这一特定阶段的产物?双标识卡出路何在?商业利益是否可以超越客户利益?VISA与中国银联的矛盾纠纷能否化解?有关专家发表了看法。
中国金融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言殊表示,有资料表明,VISA调高了对合作伙伴收费的频次和幅度,自2004年以来在亚太区至少提价6次,涉及16项收费,每次提价的幅度在3%-330%区间。韩国BC卡公司以及下属的11家成员银行不堪VISA不断调高收费标准的压力。在韩国国内,2005年BC卡公司开始及时转向与中国银联开展受理、发卡、创新业务等诸多方面的合作。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宽海教授表示,我的朋友刚从香港回来,当时在铜罗湾周大福金店购物后,收银员小姐就问“走银联?还是走VISA?”这里面就有玄机,在境外使用银联卡,走银联路由可以免去消费总额1-2%的货币转换费。消费体验会给持卡人带来比说教更有说服力的效果,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同时,也在通胀环境下守住自己的钱袋子,何乐而不为?对于尤其有强大购买力的中国境内持卡人来说,免收货币转换费是不小的诱惑。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校长李冬妮教授表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VISA封堵事件,就是要从本源入手,也就是呼吁境内发卡银行从业务层面解决双标识卡问题。双标识卡作为特定时期产物,早已完成历史使命,中国银联目前已经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的开通受理银联卡,完全满足国人“足之所常至,卡之所畅刷”需要,境内发卡银行现在完全可以只发行银联单标识卡,有责任避免双标识卡带来的麻烦。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