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大盘个股新股行情港股美股基金理财黄金银行保险私募信托期货社区直播视频博客论坛爱股汽车房产科技图片

银行与农信社诡秘双买断 灰色票据通道肃查在即

2011年07月04日 06:52 来源: 理财周报 【字体:

 理财周报记者 冀欣/文

  从2010年至今,经历了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21.50%的历史高位,钱荒局势加速蔓延。

  在资金面干旱和信贷规模受限的双重背景下,“拉存缩贷”成了各大商业银行绝对核心的主旋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攀高,贴息存款月末冲量等模式早已屡见不鲜。然而与此同时,银行也在想尽方法削减贷款规模,

  于是,一向以来并未受到太多关注的票据业务此时粉墨登场,越来越多操作开始向灰色地带游走,江苏、河南两地近期爆出的票据大案便可见一斑。

  危险的苗头引发了监管层的高度警惕,一场风暴很可能就要席卷而来。

  信贷规模“大挪移”或被叫停

  近期,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接到监管部门的通知,全面禁止不规范的票据业务。

  据了解,该通知明确提出,严禁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机构通过转贴现卖断并买入返售的方式来逃避信贷规模,要求银行认真实施新会计准则,准确核算票据业务。

  很明显,此番规范整顿的直接原因就是之前各地频发的票据大案,而此前,河南、湖南等地农信社相关业务已被当地银监局叫停。有消息称,不少银行又将目光转向东北地区农信社,违规行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但随着监管部门全面整顿的开始,“暗道”很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被堵截。

  到底银行与农信社的合作如何逃避信贷规模?秘密隐藏在一些农信社会计处理上的一个巨大漏洞之中。

  按照规范的会计处理准则,商业银行或者农信社在收进票据后,需要记在“票据融资”科目下,称之为“进表”,占用信贷规模。而当银行将该笔业务转贴现卖断出去之后,该笔票据可以从“票据融资”科目中扣除,做到“出表”。而如果银行是将该笔票据以回购的方式转出去,则仍要留在“票据融资”科目下,不能“出表”。

  “买断”与“回购”之间不但存在着概念上的本质差别,更重要的是,这笔账目直接关系着一个当今银行业的敏感词汇,那就是“信贷规模”,“存贷比”永远是商业银行头上悬挂的利剑。

  而河南、东北等一些地区的农信社仍在沿用老的会计处理模式,对于“票据卖断”和“票据回购”业务在会计处理上不做区分,即农信社无论是将票据卖断还是回购,都可以在“票据融资”科目下扣除。

  利用这样的漏洞,银行可以完成一场华丽的演出。先将票据转贴现卖给农信社,这样票据“出表”,腾出信贷规模,然后再从农信社逆回购买入票据,将这笔交易计入“买入返售“科目下,不再“进表”,但是此时票据依然回到银行手中。

  银行通过农信社逃匿的信贷规模具体有多大?目前暂无确切数据可考,能够观测到的是,截至2010年年末,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的“买入返售”科目中票据品种的余额总和为4100亿元左右,8家股份制银行该项下的余额总和约为1.4万亿,而三家上市城商行从300亿元到700多亿元不等。至于表内的“票据融资”整体规模,央行的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余额仅为1.4万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在信贷紧缩的大环境下,确实可能存在部分银行利用一些漏洞打政策擦边球的情况,至于具体通过这样的方式隐匿的信贷规模则不好估计。”

  北京某股份制银行从事票据业务的工作人员透露:“银行利用票据来消规模的做法并不罕见,此前爆出的河南和江苏案件并不是个别的现象。按照监管规定,银行间票据业务,一方‘出表’,另一方必须‘进表’,对于这种双方都‘出表’的情况属于‘双买断’行为,这是明令禁止的。”

  “所以银行都是找一些监管不太规范的农信社来做,这次如果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整顿,这一现象才能完全杜绝,不然总有漏洞可以钻。除了河南以外,还有一些地区仍沿用旧的会计操作规范。”

  该人士还称:银行的票据部门与农信社的这种合作,往往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开展较多,国有大行由于风险控制严格等原因,涉及较少。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链接

  银监会整肃票据违规 业务业绩冲动是导致泛滥主因

  外资银行票据业务占比大增 存贷比压境表外业务暗流涌动

  银监会急查信贷消规模 票据“暗香”成暗伤

  票据资产表外化暂停 点刹银行“曲线”放贷

  票据游戏:银行业务经理揭露信贷“消失”秘密

  三家银行可能涉案 宜兴3.7亿元票据诈骗案再调查

  宜兴3.7亿银行票据调查:贴现余额多达几十亿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密码: 5秒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