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4日 07:08 来源: 新华网 【字体:大 中 小】
14日(6月,编者注),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5月CPI再创新高,同比上涨5.5%创下34个月以来的新高。负利率当前,百姓的存款渴望更有效的避险渠道。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收益率,近段时间以来,银行发行的各类短期理财产品正受到市场青睐。
然而,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的银行理财市场,实则处处潜藏“暗流”。理财专家提示,民众树立积极理财观念值得肯定,但应审慎投资才能跑赢通胀。
百姓热捧短期银行理财产品
广州市越秀区退休职工李细霞告诉记者,眼下她最担心的是银行存款缩水。“过去也听街坊邻居谈论一些理财产品,觉得跟自己没关系,但现在物价涨幅已经远超银行利率,我开始对理财产品动心了。”李细霞说。
记者走访了广州一些商业银行,获悉今年以来,这些银行推出的各类理财产品都获得踊跃认购。对此,工商银行(601398)广东省分行营业部财富管理专家陈潜说,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增,反映民众希望资产增值保值的强烈愿望。“在物价上涨压力较大,股市、楼市投资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资金势必寻找新出路,转向收益率更高的投资领域。”陈潜说。
据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上周27家银行共发行了256款理财产品,其中,在理财产品期限方面,1个月至3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发行数为81款,在所有期限产品中市场占比是最高的,达到了31.64%。此外,在256款理财产品中,保本和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114款,市场占比为44.53%;非保本型理财产品142款,市场占比为55.47%。
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认为,伴随着CPI的一路走高,持续加息通道已经开启。在股市及大宗商品走势低迷的情况下,1个月、3个月,甚至7天的短期理财产品,声称其年化收益率可达到3.3%-5.6%,均高于同期的银行利率,因此受到投资者青睐。
相关链接: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