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4日 07:08 来源: 投资者报 【字体:大 中 小】
《投资者报》 记者 张东红
6月末,银行吸储大战“开火”。
按照银监会的要求,6月份起,银行除了对季末、月末存贷比考核外,还要进行日均存贷比的考核。为此,各家银行都铆足劲应付这场大考。
吸储的办法各式各样,其中之一就是发行理财产品。这使得理财产品利率水涨船高,市场已显8%或者更高的理财产品,这超出一年期定存利率3.25%的115%。
为了赶在季末提高存款额度,各家银行使出浑身解数揽存。使得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提高,同时发行期都选择在了月末的几天。《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5%、6%、7%甚至更高年化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挂于各家银行的网站和网点电子屏幕上。
比如,兴业银行(601166)将于6月28日开始销售“天天万利宝”理财产品,共包括A、B、C、D、E、F、G七款,其中,A款投资期限为7天,预期年化收益率5%;B款14天收益率5.05%等。
北京银行(601169)在6月24日发售了与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挂钩的理财产品,由于近期资金紧张,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飙升,该款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7.6%。6月28日,北京银行又发行了新款理财产品,其年化收益率是一个月的SHIBOR利率减去0.26%。若按6月29日7.7%的SHIBOR利率计算,该款产品利率仍然高达7%以上。
虽然,目前存款利率的上限并没有打开,高息揽存也不允许,但隐藏在市场中的高息揽存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加上高利率的理财产品发行,银行业人士指出,这已有点变相利率市场化了。
月末猛发产品
为便于银行月末的“揽存大战”,银行多把理财产品募集期放在了月末几天。
以北京银行的“超越”系列PB11083号产品为例,该产品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1个月SHIBOR利率挂钩,客户年化净收益率为起息日的1个月的SHIBOR利率减去0.26%。
该产品的募集期是2011年6月28日至2011年6月30日,起息日为2011年7月1日,到期日是2011年8月1日。这即意味着,在6月28日至6月30日期间,客户把钱存入该行,算做银行的活期存款,而后再成为理财产品。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拉高月末的存款数量。 另外,该款理财产品的起购门槛是200万元,以1万元的整数倍递增。显然,这主要针对的是高端客户,以拉取更多的存款。
此外,理财产品本身也能够达到吸筹的目的。这也激励了银行加大理财产品的发售力度,尤其在在月末、季末。普华永道中国审计部金融服务合伙人胡亮表示,理财产品大部分是结构性存款,因此理财产品的增加也加大了银行吸收存款的力度。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王增武也认为,目前理财产品市场上,一些保本、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有存款替代的功能。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各家银行集中在月末发行了大量的理财产品。民生银行(600016)在售的7天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有两种,一种是5.5%(认购门槛5万元),另一种是6%(认购门槛100万元),募集期至6月30日。
工行正在发售的7天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有三种分别为6.5%(门槛5万~50万元)、6.8%(门槛50万元~200万元)、7%(门槛200万元以上),募集期至6月30日。该行还有一款正在销售的3天高收益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6.5%(门槛5万元~5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6.8%(门槛50万元以上),募集期也是至6月30日。
关于理财产品的相关新闻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