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5日 08:03 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记者程思思 实习生欧阳洁 叶玲)银行月末、季末、半年末都是紧张的考核时点,为保存款,上月月末各地部分银行“导演”出暂停转账业务、100万元存一天利息3000元,不让储户取款、谎称银行行长出车祸不能签字无法转账等一出出闹剧,不少市民表示银行此举做法太夸张。
昨日,一位在汉正街做服装批发生意的罗老板告诉记者,她就在银行网点碰上了荒唐事。由于7月初服装厂就要进入一个月的“歇暑期”,6月末,罗老板到汉正街附近的一家国有银行网点,打算取出10万元结算工人6月份的工资。可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存有十多万元的银行卡不能取出钱来。
“银行说只能取2万元,我后面还排着不少人,他们都被告知最多只能取2万。”罗老板对此十分不解,“只听说ATM机上有取款金额的限制,怎么柜台上也不能取。”担心工资款项不能及时发放,她找到银行网点有关负责人看能不能争取一下,最终得到回复:如果不限制金额,先来的人把钱都取走了,后面的人就没钱取。“我又不是第一次在银行取钱发工资,以前都可以,他这样的解释我不能接受。”
一位银行支行行长透露一业内传闻,6月30日下午,武昌一家银行网点人员不让储户取钱,双方发生争执大打出手。他表示,各家银行月末季末保存款是“传统”,但今年信贷和资金的过度紧缩,使得更多银行卷入其中。据悉,有银行为了不让客户的钱最后一天跑掉,绞尽脑汁想歪招假借电脑故障无法办理相关业务;不顾成本的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或者延期产品兑付时间,有的银行的一天存款竟支付利息高达1%……“这些近乎疯狂的行为令人担心。”
而在微博上,记者发现存款“保卫战”范围涉及全国。网友钱途56表示银行系统全线故障,要不就是系统升级,存款不能转出去,也不能转进来,这样的做法太夸张,银行业在伤害社会金融系统的信用。右岸印象则称某行转账时居然说行长出车祸,签不了字,转不了。
银行工作人员也对拉存款颇有微词。网民christy-gao发微博抱怨,银行工作伤不起,特别是在季末,被行长赶出来拉存款啊。Tina的金子也表示:有两千万的任务,要出门卖理财拉存款。
6月29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此举表现出监管部门对银行揽储恶性竞争的担忧。
根据《办法》规定,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中出现表达收益率或收益区间字样的,应当在销售文件中提供科学、合理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以醒目文字提醒客户,“测算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如不能提供科学、合理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则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不得出现产品收益率或收益区间等类似表述。向客户表述的收益率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应简明、清晰,不得使用小概率事件夸大产品收益率或收益区间,误导客户。
《办法》剑指银行理财产品的不规范销售,强调商业银行必须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级,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办法》要求商业银行须在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中制作专页风险揭示书,内容至少应包括风险提示语句、产品类型、产品风险评级及适合购买的客户评级、示例说明最不利投资情形和结果、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级、风险确认语句抄录等。
《办法》还明确了,风险评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风险评级为三级和四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风险评级为五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要求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销售应遵循风险匹配原则,一是从保护客户合法权益角度,要求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审慎尽责开展理财产品销售,客户只能购买风险评级等于或低于其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的理财产品。二是为防止误导销售和错误销售,商业银行应对理财产品进行评级,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级,按照风险匹配原则的目的要求银行做到“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
本地一家中小银行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可能担心银行互挖墙脚,引发恶性竞争。”今年以来,为揽储,银行纷纷抬高理财产品收益,年化收益率从年初的2%-3%大步迈进5%-7%,无形中推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来源。 记者程思思
相关链接:
关于存款保卫战办法christy-gao部分银行的相关新闻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