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1日 09:19 来源: 理财周报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上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至少有130款理财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在7%(含)以上。
“最近几天的理财产品没以前那么多了,预期收益率也不如前,起买金额也放宽了。”广发上海肇嘉浜路支行的理财经理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无独有偶,广发不是独例。记者走访交行、兴业、平安、招行、工行等多家银行发现,理财产品的发售在进入7月后逐步降温,预期收益率也大不如前,客户经理的表情也不似以前那么焦灼。
年中和季末的考核期已过,一些快消的理财产品自然功成身退。预期收益率高达7%以上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更是如昙花一现,市场上再无芳踪。
另外,不少银行发行了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这些较为激进的理财产品真的能如预想获得高收益吗?由于产品尚未到期,我们现在还无法判断。但,如你所知,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激进产品背后的端倪,已隐隐若现。
而根据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的监测,今年上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至少有130款理财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在7%(含)以上。
北京银行(601169)19款超7%,超短期15款
在上半年商业银行发行的8984款理财产品中,北京银行以518款的优势,将其他城商行远远地抛在后面。
在这518款产品中,有一半左右的产品的预期都是4%以上的高收益。而收益率为5%以上的理财产品有70 款,预期收益率为7%以上的有19款。在这19款预期收益率为7%以上的产品中,3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占了15款。其中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2011年“心喜”系列201132601号:人民币7天SHIBOR挂钩理财产品,年收益率达到8.4708%。2011年“心喜”系列201108102号:人民币14天SHIBOR挂钩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为8.2138%。
不只北京银行一家,连一贯产品收益率相对不高的四大行也退出了预期高收益的产品。比如中国银行(601988),其“中银稳富”BJ2011003-49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达到7.2%,投资于债券市场等资产。
“最近一段时间股市走强,加上加息预期也比较强烈,我们在上个月也顺势退出了这类挂钩债券和利率的超短期产品,起买金额也是50万以上。心喜系列的产品以前在我们行卖得就很不错,这次这么高的预期收益当然是一经发售,就被一抢而空。”北京银行上海分行的一位理财经理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在招行上海天钥桥路支行,记者咨询新近发行的理财产品与上个月有何不同时,该行理财经理则透露,前两个月偏重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一则是为了给银行贷款提供资金来源,一则是冲破年中的贷存比目标。现在发行中长期偏向的产品。
“在信贷阀门紧闭的情况下,城商行都缺钱。高息揽储涉嫌违规,发行理财产品则成了很好的遮阳伞。越是收益率高的产品,起买金额就越大。越是高收益产品发行量多的银行,越是缺钱,也不排除有高息揽存的嫌疑。再者,如此频繁的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势必加大银行的业务成本。”一家研究城商行3年的分析师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质疑北京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不只上述分析师,联合资信评估的分析员温丽伟在对北京银行的跟踪信用评级报告中也称,近年信贷规模增长的迅速态势可能对北京银行的未来信贷资产质量形成压力。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