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大盘个股新股行情港股美股基金理财黄金银行保险私募信托期货社区直播视频博客论坛爱股汽车房产科技图片

理财产品发行量爆发式增长 资金流向透明度有待加强

2011年07月11日 10:30 来源: 金融时报 【字体:

  编者按 本期理财版策划的主题围绕“半年回顾与展望”展开。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收益率亦节节攀升,然而市场高增长伴随而来的一系列诸如违规操作、信息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同样值得关注。梳理昨天,展望明天,市场将有怎样的前景,金融调控形势对银行经营和理财业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采访撰写的三篇稿件将为读者一一解答。

  2011年上半年的银行理财市场,用“火爆”二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由于加息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叠加效应,银行体系流动性空前紧张,发行大量短期理财产品并竞相提高产品收益率以留住存款,成为商业银行缓解资金压力的普遍做法。这使得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产品发行量爆发式增长以及收益率节节攀高的显著特点。此外,由于信贷资产类产品受到较多监管约束,货币与债券市场类产品开始借机上位,撑起银行理财市场半壁江山。银行理财也开始抛开浮华,回归本来面目,发挥其在货币与债券市场的投资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具广度和深度的综合服务。

  理财产品发行量爆发式增长

  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发行规模7.05万亿元。发行规模前5位的银行分别是工商银行(601398)交通银行(601328)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招商银行(600036)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的猛增,源于商业银行自身需求。首先,在监管层对商业银行月末、季末以及年末考核时,银行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考核压力。其次,在以利差为主导的银行盈利模式中,中间业务收入受到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重视,理财产品销售火爆,对于中间业务收入贡献良多。最后,在商业银行信贷额度趋紧的背景下,作为表外业务的理财产品逐渐成为信贷的一种替代品。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占据了发行的主力位置。据统计,在上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占了绝大多数,比例高达62.08%。而1个月以下期限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就占了32.8%,成为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最大的期限品种。

  “在强烈的加息预期下,投资者更倾向于短期理财产品,以在保持较好流动性的同时提高收益率、规避通胀。”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肖芳表示。此外,由于今年的宏观调控使金融市场资金面趋于紧张,尤其是资本市场中的短期资金需求显得更为迫切,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也体现了这种趋势。

  收益率节节攀升

  在发行量“井喷”、销售火爆的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呈节节攀升之势。7天超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5%;1个月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以上;半年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多数也达到4.5%。而在去年,投资期限为半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者只有4%左右,而1个月左右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为3%。

  记者还注意到,上半年理财产品出现了过去难得一见的收益率倒挂现象。1个月至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8%,但期限更短的1个月以下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达3.61%,高于1个月至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

  分析人士认为,货币市场资金趋紧导致市场利率攀升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监管层的月末、季末考核依然存在,因此在月末、季末发行高收益、超短期理财产品,并且竞相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以吸引客户、留住存款成为商业银行渡过难关的另一种途径。

<<上一页12下一页>>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密码: 5秒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