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9日 07:58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股票也亏,券商理财产品也不行,公募基金也亏,专户一对多也在亏,私募都逼近清盘底线了。”在股票不当道的年代,王女士为了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左选右选。
今年上半年,资金在负利率环境下流向了储蓄替代品,面对来自公募基金、券商理财、阳光私募等各类资产管理业务的竞争,银行理财产品几乎在这场竞争中完胜。
上半年发行超去年全年
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普益财富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已达到8.25万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的7.05万亿元。
虽然,由于三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约占今年新发行理财产品数量的2/3,多数理财产品为滚动发行,实际存量发行规模可能远小于该累计发行规模数据。但根据华泰联合证券的研究报告测算,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平均余额也达到3万亿-3.5万亿元。根据银监会年报,2008、2009和2010年的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0.82万亿、0.97万亿和1.7万亿元。
与银行理财产品大热相比,曾经的“投资明星”基金只能一声叹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成立基金105只,平均募集规模为16.55亿元,创下2008年以来新低。
“现在基金比较难卖,这股市行情,投资者伤不起,我们也没信心。”银行的工作人员大倒苦水。监管漏洞、负收益纠纷频发
但是疯狂的背后,监管存漏洞、夸大宣传、负收益纠纷频发等问题也更为突出。
今年上半年到期的理财产品中,累计亏损最严重的高达45%。投资者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并未得到改善。据银率网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半年有6927款理财产品到期,其中披露到期收益率的外资银行披露率仅为13.4%。“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中存在部分银行不披露实际收益率或选择性披露数据的情况。”银率网指出。
有专家称,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是理财市场老大,但有些却是“人造美女”经不起考量。
银监会6月末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要求银行对包括理财资产池中涉及信托转让、高息揽存等在内的违规行为进行自查整改,并明确规定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必须对客户说明最不利投资情形和结果。在爆发式的发展之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或将迎来一场整肃。
相关链接: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