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大盘个股新股行情港股美股基金理财黄金银行保险私募信托期货社区直播视频博客论坛爱股汽车房产科技图片

58家上市公司200亿涌入银行理财市场 最高收益6%

2011年08月29日 07:26 来源: 理财周报 【字体:

  最高预期收益6%,中行最受青睐

  依据可查阅的公开数据,目前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大多在5%以上,均大幅高于一年期存款3.50%的利率水平。预期能够取得最高收益的当数重庆水务(601158)和东阿阿胶,2家公司均购买了华夏银行(600015)“华夏理财—创盈资产池”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365天,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6%,若到期顺利兑现,将为重庆水务和东阿阿胶分别带来1200万和1800万的可观收入。

  而就时限而言,上市公司青睐的理财产品又以中短期为主。

  “理财大户”士兰微购买的产品大多数属于1个月内的短期理财产品,近一年的12次投资时间也安排得恰到好处。

  兆驰股份(002429)也在公告中表示,公司6亿元投资理财产品,预计年化收益率为5.7%,理财期限最长为1年,而最短的则涵盖了7天的超短期理财产品。

  另外,虽然大多数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方面都明确表示将控制额度进行低风险稳健投资,但其中也不乏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风险偏好者。

  如中卫国脉3亿元购买的工商银行“工银理财共赢3号”理财产品,以及东阿阿胶和重庆水务购买的华夏银行 “华夏理财-创盈资产池”理财产品等,都存在无法保证本金及达到预期收益的可能。

  而这些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时选择的银行也各不相同,虽然五大行依然在此占据绝对优势,但中信、华夏、浦发的产品也受到了不少公司的认可。

  其中,中国银行的产品最受青睐,陕鼓动力(601369)投资的银行理财产品中,“中银集富”理财计划投资规模最大,为3亿元,期限365天,已于今年6月30日启动,预期年化收益5.3%。与陕鼓动力购买了中行同一系列理财产品的还有海螺水泥。

  多公司试水对公理财饱受争议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投资理财并不是件新鲜事,但将大规模资金砸向银行理财产品从今年才刚刚开始,个中原因很多:其一,IPO重启以来,新上市公司超募总金额近4800亿元,让大量的超募资金“闲”在活期账户上;其二,6月份的PMI指数已降至年内最低,上市公司对目前经济活动的判断可能趋向悲观;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对于此类业务的推广力度也远远甚于之前。

  据理财周报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约14家银行推出了面向法人的专属理财产品,在“钱荒”背景之下,各家银行也加大了对公理财的宣传和营销力度,收益较往年明显攀高,而理财期限也以中短期为主,流动性很强。

  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工作人员刘先生透露,今年以来,对公理财业务的增长确实比较迅猛,银行的推介力度也比较大,不少领导会亲自出马“游说”合作的大客户,而不少公司也是在为主要合作银行“捧场”解燃眉之急。

  上市公司用闲置资金投资理财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涌动的暗流依然引发担忧。

  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获利,在一定程度上是给公司财务报表“掺水”,误导投资者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判断。从经营者角度来看,投资理财看似相对稳健,但不为上市公司所能控制,也不是其优势所在,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也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更让人担忧的是,虽然参与理财投资的上市公司大都宣称是用公司闲置资金投资理财产品,但依然不能排除相关公司动用超募资金进行理财的可能性。

  深圳惠程(002168)的违规从某种程度上给投资者揭开了目前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的冰山一角。这家公司去年定向增发投资的项目实施主体公司应将募集资金3.31亿元存入专项账户,却先后五次购买中国银行吉林分行的理财产品,共获利息100.59万元,目前已经被责令纠正赎回。

<<上一页12下一页>>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密码: 5秒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