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31日 08:1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大 中 小】
社保卡不取代身份证
16岁以下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也需要载体支撑
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障号码就是用公民身份证号码,给二者融合带来了猜想。
不过,就我国目前的情况,两种号码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短期内不会有合并的趋势。
“居民身份证本身的功能定位主要是社会管理,它不太可能提供非常广泛的公共服务。” 胡晓义表示,身份证登记的是固定信息,不能像社保卡登记大量的动态信息。
目前发行的社会保障卡芯片容量成倍于居民身份证,除了基本信息之外,还记录了大量动态信息,包括每次缴费、领取待遇、就医资金支付等等。
另外,《居民身份证法》规定,16岁以下居民不强制领取身份证,而16岁以下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也需要载体支撑。
例如,在先行发卡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可以申请所属学校和托幼机构办理社会保障卡。
“从目前情况看,一证一卡都是政府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现在不太可能相互取代。”胡晓义表示。
由于个人社会保障卡主要发放对象是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存在几种制度,而发卡的前提是,必须进入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人员不在社保卡覆盖范围之内。
虽然社保卡和身份证不会合并,但二者的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据胡晓义介绍,人社部和公安部门在居民固定信息方面进行了大量比对工作,通过这样的比对来印证和修正居民的固定信息。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