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31日 08:16 来源: 法治周末 【字体:大 中 小】
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今年以来,在国内银根紧缩、国际经济形势动荡的环境下,银行多将有限的资金贷给国企或者具有政府背景的大企业大项目,中小企业则举步维艰,为了渡过难关,被迫进行超高利率的民间融资。而由于经济低迷,民间借贷违约率正在上升,出于对坏账的担忧,放贷方又进一步提高了利率,更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它可能引起的连锁效应,对区域金融和经济甚至社会稳定都是一种威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调研也证实了这一点:造成今天这种境地的罪魁祸首并非民间金融本身,而是长期以来政府对金融的高度垄断和压制。国有企业及一些能通过官方低利率获得贷款的主体,在享受着市场化条件下无法获得的资源,而真正市场化的主体,其融资成本却上升得更厉害。资金这种资源在配置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公平,甚至被扭曲,并且资源配置的效率也非常低下。这与金融现代化和市场现代化都是不相适应的。
如何降低这种高利贷的风险?银监会可否将各种民间金融剿灭以保天下太平?
过去十几年的“剿灭史”证明,不管官方如何严刑峻法,中国的民间金融依然愈演愈烈。
记者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均认为,堵不如疏。中国的民间金融从来没有因为围追堵截而消失,反而在野蛮生长中无序壮大。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当前的金融体制已经严重滞后于中国的经济现实,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现有的合法金融体系无法填补的巨大真空。有真空就必然有人去填补,政府做不了或者不去做,自然就会有民间的或者地下的力量去做。
“黑市必然导致高价,应善用民间金融,首先要把民间金融纳入监管体系,而后允许民间金融机构发展,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否则,中国的高利贷足可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可怕堰塞湖。”财经评论员叶檀说。
相关链接: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