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05日 10:53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体:大 中 小】
流动性或出现困局
平安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在今年信贷总量严控、社会资金紧张,特别是市场预期紧缩性政策调控将有所缓和的情况下,央行此举实为超预期调整,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数据显示,目前商业银行超额备付低下。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1年第二季度,超储率持续下降,分别为2.0%、1.5%与0.8%。在超储率整体下降的同时,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超储率也降至历史新低。
光大银行(601818)资金部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表示,缴存准备金将对商业银行大额支付产生冲击。他认为,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时候,商业银行必须在规定时间按照自己的存款基数向中央银行交存大笔资金。按照经验,大行一般在200亿元-300亿元的水平,中小银行一般在20亿元-100亿元的水平。
“当前,金融机构超储率仅0.8%,如果再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0.5%,那么金融机构超储率将只剩下0.3%,其大额支付能力面临严重削弱的风险。”盛宏清说。
在资本市场IPO或者发行可转债、次级债券、资本混合工具时,打新或申购资金短期内集中某一家或两家商业银行,而在资金解冻时商业银行需要及时向客户支付大笔资金,一般在20亿元至500亿元不等。
“然而,按照目前金融机构的超储率水平,大型银行的大额支付资金承受力约在350亿元的水平,中型银行的大额支付资金承受力约在150亿元的水平,小型银行约在30亿元的水平,农村信用社约在10亿元的水平。因此,在资本市场进行IPO等活动期间,商业银行大额支付能力或面临严峻挑战。”他指出。
而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同时,银行不得不被动进行资产结构的调整,这又将对债券市场产生冲击。
截至7月末,扣除中央财政存款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为66.56%,考虑大型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21.5%(中小存款机构为19.5%)和金融机构的超储率约0.8%(6月末数据),再扣除现金,那么经过加权计算后,商业银行的存款中仅仅剩余约11.6%的资金可以购买债券。
盛宏清计算,以7月末存款77.97万亿元计算,同时考虑商业银行资本金约6.46万亿元,商业银行有约15.5万亿元资金可对应购买债券。然而,截至6月末,债券市场有约20.5万亿元的债券供给,如果扣除保险、基金等其他机构持券约4.65万亿元,商业银行对应购买债券的资金缺口约为3500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一旦有风吹草动刺激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保有量,那么银行间市场有可能再次上演一个月之前的抛券狂潮。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