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1日 07:4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中 小】
小丹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营销”,因此不认为自己需要什么资质,而银行对此也没有任何的要求。但是对私客户经理却要求有一定的资质,诸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一级合格等,而如果推出比较复杂的理财产品,银行也会对他们进行一些培训。“对私的理财师可以直接在系统上进行操作,我们就不能操作,只是和客户签了协议,钱是总行去扣的。”小丹如此解释两者之间的区别。但是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询问上海银行对私客户经理他们的一款“保证金交易项目”产品具体是什么交易方式,该工作人员表示“就是种交易方式,具体不清楚”。
“客户关心更多的是收益率以及是不是保本保收益,强调是保本保收益的就行了。”而小丹所说的“保本保收益”产品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正确,因为据他们所说监管机构早就规定了银行理财产品不能在产品说明书中写“保本保收益”。
记者为此以投资者身份走访了沪上多家大型银行,发现许多对私客户经理都会保证自己的产品“保本保收益”。以中国银行(601988)“博弈”产品为例,对私经理说“期限二个月,利率4.7%,绝对可以保证”。但记者在中行官网上找到的“博弈”产品介绍却写明“根据产品收益率的约定计算方法,产品实际收益率受挂钩市场指标的变化影响和决定,有可能低于同期的存款收益率”。
而通篇找不到“保本保收益”的字样。而对于产品说明书上写明“非保本浮动收益”的产品,大多对私客户经理都号称虽然产品说明书写的是本金不能保证,收益会发生变化,但本金其实可以返还,收益也可以达到,叫记者放心。当记者就法律上不能得到保障质疑,得到的回应是:“你要这样认为也没办法,但是这样的事情从没发生过,你绝对可以放心。”
至于每份理财产品都要包含的专页风险揭示书,虽然风险条条框框地列了许多,客户也被要求抄写风险确认语句并签字盖章确认,但记者在某银行营业厅目睹一男士在决定购买理财产品时欲逐条阅读风险条款,但因被银行客户经理催促说这都是格式条款没什么好看的而作罢。
关于理财经理的相关新闻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