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3日 07:18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中 小】
巴塞尔协议与货币宽松
对于中国的政策宽松,市场上可以说是期盼良久,但是中国的宽松实际上是受到了多重枷锁的限制,在中国几年内都难以出现巨大的宽松政策。
对于中国政策的难以宽松,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巴塞尔协议对于中国的枷锁作用,对于巴塞尔协议从Ⅱ到Ⅲ,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是从8%提高到16%,这样的提高本身对于银行的融资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中国的经济发展每年是8%以上,中国的利率是6%,这样的发展速度和利率,基本上已经决定了中国的货币增长每年必定是百分之十几,在货币不断增长的同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提高,银行再融资的压力空前。
对于现在大约80万亿的M2来说,中国的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需要的资金就是大约8000亿元,这已经与银行业的总利润相当,如果再每年增加10万亿的货币风险资产,就要再融资超过万亿元。
如何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如果达不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世界上的美元银行和英镑银行便不会与中国的银行业务往来,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谁能够既不是用美元也不是英镑参与国际金融业务呢?
因此,在这样的压力下,央行是具有非常大的动力提高准备金率来降低货币的金融衍生,降低货币乘数来降低银行的风险资产,使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巴塞尔协议的高要求。
再进一步,就是中国的宽松降息,对于银行业而言是降低银行的政策性利润,因为银行的大部分存款为活期,降息实际上降低了银行的存贷息差,未来中国的经济如果下滑,银行的坏账增加,再降息以后银行业出现全面亏损的可能性很大,直接影响人民币的海外信誉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对于中国的崛起将有致命影响。
对于美联储的不断宽松,我们只看到了QE政策的不断宽松却忽视了美国在此之前的紧缩政策。
此前,美联储采取了给银行在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付息的政策,使得在危机风险阴霾下银行把大量的资金存入美联储吃利息而不是到市场中放贷,美联储的准备金存款一度达到12000亿美元左右,对于原来7万多亿的美元广义货币M2来说,等于是客观上提高了准备金率17个百分点以上。
而美国政府在奥巴马上台以后,债务上限不算最近这次也提高了接近3万亿美元,这些债券的发行也是要从市场中吸纳资金,因此美国实际上已经从市场上回收了大量的流动性,把衍生品崩盘后的M4、M5等货币进入到M2领域的流动性大量回收,在这样的回收下,才有危机开始后,美国有一定的通缩压力的现象。
这样大规模地收回流动性,必然会造成流动性的不均衡。对于这样的不均衡就有了进行量化宽松来定向地购买债券资产,通过量化宽松使得美国的流动性均衡起来。
美国在把利率下降为接近零的实际负利率的同时,是采取给超额准备金付息和大量发行国债的方式大量收回流动性,是采取的降息和变相提高准备金率的方式对抗危机,其量化宽松只不过是后续的跟进政策,以消除流动性。
与美国的危机政策对比,欧洲并没有美国的变相提准,于是采取了宽松的策略,这样的过度宽松的背后就是各国财政状态的巨大压力,欧洲的债务危机由此而来。
而中国则是通过4万亿的救市,却导致地方融资平台的崛起,这样的崛起导致中国后续的投资和融资非常巨大,对于这样的投资和融资的宽松,要保持总量上的稳定和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在其他方面必定需要紧缩。
但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在海外的不断走向宽松情况下,会有大量的外来流动性进来,造成外汇占款性的被迫货币发行和宽松,这也使得中国在其他方面无法宽松,因为全面的宽松必然造成恶性通胀的风险加大。
而中国的崛起,国家稳定是最根本性的问题,为了稳定一定会牺牲发展,一定会以紧缩的政策来保持稳定。
因此,在中国的银行业没有最终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之前,在世界的危机没有稳定之前,中国不具备长期宽松的条件,即使是为了刺激经济的宽松,时间也必定是短暂的和临时的,这与世界在2008年危机以后各种危险没有解除一致,这也到了中国崛起的关键性的时刻,需要的就是政策的一贯性和忍耐。(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关于融资融券的相关新闻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