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3日 10:07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中 小】
这还是假设这个投资者有无限多的钱。如果把全部资金一次性投入,那这个倒霉的投资者就更惨了,他只比最最倒霉的那部分人少花了10%的成本。
其实这类简单赚钱法早就被很多投资者发现过,但是它们真的不管用。我们可以用一个极稳定的股票来举例子:飞利浦?凯瑞统计了AT&;;T在几十年间的涨跌幅,它们大部分出现在120到135美元之间,除非极特殊的情况,比如金融危机它的股价才会跌到100美元之下。如果一个使用简单赚钱法的投资者,在1917年以120美元买入AT&;;T,要等到7年后才能涨到135美元,其7年投资回报率只有6.67%,而且其中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惊人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如果神经脆弱一点,这个投资者早就出场了结了。即使他是个有惊人纪律性的投资者,坚持到了1924年才卖出,赚到了这15美元,但那样做却恰好错过了1920年代美国最大的牛市,因为1924年后AT&;;T股票价格一路上扬,曾经涨到过300多美元。
能比"股神"更晚抄底 何必还要如履薄冰
昨天思辩观点的主旨是"放低预期、稳妥投资"。当然,这不失为在经济"寒冬"时的"保守疗法"。但今天本栏目抛出的观点则远比昨天激进,其立论依据在于--既然是投资,就必定是积极的,投资者天生就要好高骛远。
《易经》上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它说的道理是,如果制定了高目标,最后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中等目标,最后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试想,如果投资者从一开始便放低了预期,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经同时放弃了投资的积极性和进取性,一味回避风险后的结局很可能就是:他果真得到了较低的收益,甚至最终颗粒无收。而这个结果显然不是人们选择进入投资领域的动力。
事实上,无论身处加息时代还是降息时代,无论居于熊市还是牛市,我们都有必要静心潜读"股神"巴菲特的"好高骛远"理财论--由于几乎是"无厘头"的好高骛远,巴菲特的每一次行动似乎都备受争议:从力排众议进入噩梦缠身的世通,到介入身陷会计欺诈丑闻的泰科国际,再到近日斥资50亿美元入股了日薄西山的高盛……
而巴菲特的"好高骛远",在于他善于将最糟糕的投资时局转变为最利于自己的投资优势,他敢于作出逆势而动的投资判断。巴菲特曾说过:"巨大的投资机会来自优秀的公司被不寻常的环境所困,这时会导致这些公司的股票被错误地低估。"
在降息时代,去积极寻找来自优秀公司被低估的股票,去寻找起点足够低的投资产品,去把握心仪已久的投资目标,机会很可能就属于你了。
如果你承认巴菲特比地球上绝大多数人更会"理财",而你现在入市又比巴菲特此前"抄底"时成本还低,那么还有多大风险能让你战战兢兢?当然,无论你是多么激进的投资者,别忘了像巴菲特一样牢记最简单的投资哲学--只喜欢看得懂的生意。
资深股民的炒股心得:八字箴言 补仓解套有技巧
大盘持续下跌后,出现大幅回补,这个时候应该补仓还是止损?
关于银行股的相关新闻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