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4日 09:0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大 中 小】
股东临阵生变
但更为外界惊讶的是,上市在即,入股上海银行十多年的外资股东却临阵退出。
本报8月曾独家报道,IFC持有的上海银行7%股权已转让给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该交易已获相关监管部门批准。此外,另一国际大行汇丰银行也已决定出售手中股份。
在这场变局中,中投公司走向了前台。在获得IFC所持股权后,若能进一步购买汇丰所持股份,中投在上海银行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上海银行2011年中报数据显示,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9.24%,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持股8%,IFC持股7%,上海市黄浦区国有资产总公司持股3.08%,上海商业银行持股3%等。
“股份转让还在走程序,所以还未在中报中体现出来。”知情人士透露。
事实上,自十年前就萌生上市之意的上海银行而言,从某种程度而言,已错过最好的上市时机。它与2007年就上市并借机快速扩张的北京银行(601169)的差距逐步加大。
2011年中期,北京银行实现净利润51亿元,同比增长30.70%,实现每股收益0.82元,实现每股净资产7.39元。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4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51个百分点。
而上海银行,2011年上半年归属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10%。基本每股收益0.66元,同比增长6.4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12%,同比下降10.15%。各项指标明显落后于北京银行。
不仅如此,在规模上,上海银行截至2011年6月30日的总资产6038亿元,较2010年年末仅增长6.54%。而北京银行总资产已超过8000亿元。
众所周知,监管层在2009年放松异地设点限制后,现已重新严格城商行跨区经营,这对未来城商行的发展客观上带来一定压力。因此即使今年力推上市,已经落后的上海银行未来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投资者必然对此大打问号。
何况在A股市场疲软不振的今天,还有谁会给一个高价钱?
关于银行上市的相关新闻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