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8日 07:1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大 中 小】
事件还原:借新还旧致资金链崩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拿到的刘遥的身份证复印件显示,刘瑶生于1981年。
12月12日上午11点09分,刘遥给徐锋发送的短信大致阐述了他资金链断裂的经过,“用过桥名义借钱还前面的损失,借后面还前面,所以前两年信誉非常好,每笔都按时付高息,还本金。但资金总有撑爆的时候,没有新的资金进来,就断了。本来还想最后还进去一笔再借大的出来还其他,结果……”
据刘遥讲述,2009年他借了60万元给朋友汪金荣(音),期限一个月,不料汪金荣入狱,刘遥只好其他地方调资金,想赢取时间把漏洞补上。于是他计划通过正常的银行贷款项目,从中收取中介费补窟窿;后来又发展为参与民间借贷,拆东墙补西墙。
在录音中,刘遥指出,因为他的银行工作人员身份,外面认他,只有他能借到钱。他透露,曾经以每月9分利向福建人融资,一年下来,2000万元的借款变成了4000万元。
“大多借款期限最多三个星期。时间长了,60万元的窟窿要调100万元、120万元去补。借到200万元发现不对了,到1000万元就绝望了。”刘遥表示。
刘遥表示,2011年,他尝试投入大笔资金做黄金期货,保证金20%,杠杆率5倍,不料有一波行情看反,本金全部赔光。
资金流向:刘遥自己也不清楚
在事发前夕,刘遥称,“一个做项目的人跟我说让我多借点,说借少了只能填利息,不能做项目,没有用的”,结果瞒不住了,“有人发现了”。随着东窗事发,刘遥的车子房子都已用于抵债。
杨小姐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了一份名单,有6个涉及此事的银行账号和对应的户主姓名。杨小姐称,每次借钱都不是打到徐锋和刘遥的名下,而是按要求打到上述6个账户。
刘遥表示,6个账户里有两个是福建人,另外包括前述胡姓女士在内的两个账户是他的 “过渡账户”,受他直接控制。徐锋是他其中的一个资金提供方,他一共有4~5个资金提供方。他的资金最终汇总到一个张姓人士那里,但他不知道具体是谁。
某股份制银行合规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刘遥所在的组织类似于“老鼠会”,应该是有一个最大的老板在募集资金,这个老板很可能是受调控影响较大的房地产或钢贸老板,他通过几层下线,包括刘遥这个银行工作人员,从社会募集资金,归集到这个大老板手里,然后对外运用,拆高利贷、投项目。
上述人士表示,在2009年资金面宽松时,不会出现大的风险,但是随着房地产调控加码,信贷收紧,宏观经济增长乏力,问题逐渐暴露,只要有一个资方逃跑或者还不上,就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社区牛人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