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0日 16:28 来源: 金融界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具体来说,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已经在监管部门现有的监管统计口径里面,每一家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运行情况需要定期报送监管部门,而理财产品的明晰也需要报送央行纳入到社会融资总量的口径。具体说2005年商业银行个人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实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基本上把理财产品纳入到监管体系。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已经实施了,包括准入,资本监管这些要求,所以使信托公司面临非常严厉的扩张净资本的约束。也使这些功能充其量,用我们银监会主席的话说就是拼缝,主要的融资功能由银行的贷款业务承担,而一些实体经济得不到满足的需求才转向理财的产品。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这些风险考核办法,汽车金融办法里都有约束。就是资本金,就是直接的控制你的资产扩张能力。而且现有的这些理财产品并不具备像欧美的影子银行通常说的高达40倍,50倍,70、80倍的高杠杆率,像雷曼倒闭前的杠杆率高达70、80倍。还有资金赤要单独的管理,使每一笔资金都有资产,当前银行三个月的理财产品预期的年收益率在4.6%左右,这个收益率大概跟6个月的短期贷款利率5.6%低一个百分点,并不是通常说的理财产品都是追求高风险,实际上还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同期6个月的国债和央票的收益率在2.7-2.9左右。根据市场的测算只有不到10%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高于5%。
所以这个风险状况大致上跟我们现有的监管体系差不多,而从资金投向来说,90%以上的资产的期限都在5年以内。这跟传统的银行业务大致相当,并没有非常典型的资金长期错配运用。
而从规模来看,信托公司的总体规模相对比较小,到2012年下半年,整个银行机构的理财金额在6.73万亿,全国66家信托公司总资产6.32万亿。这个概念是占银行业的总资产5.2%,如果作为欧美的影子银行,它的规模基本上是1:1,就是受到监管的美国银行的资产规模和没有受到监管的影子银行的规模差不多是1:1,我们现在被监管的这部分被怀疑像影子银行的也不过5.2%,这些主要是流向工商企业和基础产业各占1/4,房地产也是这些理财产品在正规的银行贷款满足不了的情况下转向这些创新的融资。从风险的传染来看有相关的隔离措施。
社区牛人
关于中国金融创新的相关新闻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