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2日 09:21 来源: 新京报 【字体:大 中 小】
“无间隙”调控更精准
根据央行规定,SLO原则上在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间歇期使用。上述银行交易员称,这意味着,今后除了每周二和周四的公开市场操作之外,只要市场流动性出现异常波动,央行都可以通过新工具向市场释放或者回收流动性,央行可以保证在交易日里“无间隙”的调控。
央行并未让所有交易商都参与,而是选择了工农中建四大行、国开行等12家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而这12家机构,实际上承担了“做市商”的角色。对于新工具的“上市”,央行还做了保密工作。根据央行的规定,操作结果滞后一个月再对外披露。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将原先一周两次的逆回购改为每日开展,增加公开市场的操作频率,不仅可平衡市场流动性,加强公开市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引导力,也有利于完善短期利率体系。
富国基金认为,央行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的启用,预示着公开市场回购操作,将成为央行落实货币政策的日常工具,使其在流动性调控上更趋精准。
名词解释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即(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是指在资金紧张或者宽松的时候,央行在公开市场向12家商业银行招标,向银行卖出一定资金的资产,就可以达到回收银行资金以紧缩流动性的目的,反之如果是向银行买入一定资金的资产,则是向市场释放一定资金,这样就可以宽松资金面。(苏曼丽)
分析
“巨斧”存准或逐渐淡出
在央行的流动性调控工具篮子里,有常规的回购操作和央票发行,主要调节短期资金供给。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这成为央行调控流动性的主要工具。据财汇数据统计,去年全年央行分别进行7天、14天以及28天回购操作49次,累计释放资金分别为27750、18220和8190亿元。
此外,还有号称宏观调控“巨斧”的“存款准备金率”。相较于前两者市场化的招标方式,存款准备金率的刚性调整则具有浓重的行政色彩。更为重要的是,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对资金锁定的深度最深,只要央行未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一直保持不变,主要用于调控中长期资金流动。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经济研究部主管陆挺认为,央行以前过于侧重借助存款准备金率等笨拙的工具来管理流动性,从而导致银行间拆解利率波动过大,现在央行的中间调节工具明显转离存款准备金率,而更加侧重于稳定的同业拆借利率。
林朝晖也表示,SLO推出后,节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已经排除,未来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频率将进一步降低。
社区牛人
关于央行货币的相关新闻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