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9日 19:02 来源: 凤凰网 【字体:大 中 小】
二、社会融资结构更加多元
尽管12 月份新增信贷增速明显回落,但是,从社会融资规模看,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其他融资渠道构成重要补充,整体融资环境相对宽松。然而,企业融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一是从社会融资结构看,新增贷款占比下降,企业融资结构更加多元化。2012 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5.76 万亿元,比上年多2.93 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占比为52.1%,比2011 年降低6.1 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增速明显低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表明融资结构更加多元。一方面,直接融资尤其是债券融资快速增长,全年债券新增融资额为2.25 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4.7%,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由2011 年末的10.7%升至14.3%。另一方面,表外业务发展较快,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为代表的表外业务同比上升43.4%,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由2011 年末的19.7%升至22.9%。其中,信托贷款增幅最大,在银行信贷偏紧的环境下成为房地产和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值得注意的是,社会融资规模通常在季末有所冲高,主要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季末波动较大所致,12 月份该项新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新增的54.2%,说明季末企业的结算需求越来越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
二是从新增贷款结构看,居民贷款占比上升,企业贷款占比下降。2012 年居民户和非金融企业新增贷款的占比分别为30.8%和69.2%,尽管企业贷款所占比重比2011 年末上升1.7 个百分点。但是,从12月单月看,新增企业贷款占比已降至52.8%的历史低点,表明企业贷款需求依然不旺。相反,居民贷款占比上升较快,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加快,结束了上半年持续20%以上的负增长。这主要与近期房地产市场局部复苏有关,房地产销售回暖带动居民住房贷款需求增加。
三是从新增企业贷款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2012 年非金融企业新增贷款5.66 万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在全部新增贷款中占比由2011 年的41.7%降至27.2%,表明企业投资意愿依然不强。值得注意的是,从单月看,中长期贷款11、12 月份连续两个月出现净减少,主要由于年末贷款陆续到期后并未展期,而且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贷款受到压缩后,很多中长期贷款通过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投放。相反,非金融性企业短期贷款大幅攀升,在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占比由2011 年的37.2%升至2012 年的41.1%,一般年底短期贷款会季节性上升,一方面与年底企业对短期流动性资金需求较大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企业增加短期贷款偿还中长期贷款。此外,票据融资2012 年9 月以来连续4 个月净减少,主要由于银监会加强监管,强调提高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银行有意控制票据转贴现规模。
三、2013 年货币政策将稳中略松
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2 月份及全年CPI 和PPI 数据。2012年12 月份,CPI 同比上涨2.5%,环比上升0.8%,分别比11 月份扩大0.7 和0.5 个百分点。其中,由于天气严寒,食品中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7.5%,是推高CPI 上涨的主要因素。全年CPI 同比上涨2.6%,全年走势前高后低,物价整体温和上涨。但是,CPI 和PPI 出现分化,2012年PPI 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0.1%,主要受生产资料价格环比回落影响,表明国内工业企业投资生产仍较为低迷。展望2013 年,我国物价将保持总体稳定,通胀压力不大,预计货币政策稳中略松,主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进行平衡。
一是货币信贷增速将有所提升,社会融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2013 年M2 增速将高于去年,预计在14%左右。企业投资意愿恢复也将带动贷款规模提高,经济货币化趋势还会持续。社会融资规模继续保持20%左右的合理增长,总量将达到18.9 万亿元左右,结构将更趋多元,预计新增贷款占比会继续下降,新增规模预计在9 万亿元左右,直接融资占比会继续上升,但表外业务由于发展过快,已经引起较多关注,监管加强的可能性加大,发展速度预计将有所放缓。
二是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均存在下调可能。存准下调一方面可以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流动性压低银行间资金价格,增加银行信贷投放积极性。综合考虑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财政存款变化等因素,预计2013 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下调1-2 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息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但降息会引发房价继续反弹,央行可能会有顾虑。
三是公开市场操作仍以逆回购为主。如果不考虑财政存款,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外汇占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公开市场操作,其中公开市场操作更为灵活可控。2013 年预计有10340 亿元央票到期,比上年多2490 亿元,主要集中在二、三季度。预计央行将继续采用逆回购来调节季度之间的流动性。
社区牛人
关于货币政策的相关新闻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