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07日 07:14 来源: 证券时报 【字体:大 中 小】
瞄准支付话语权
作为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一环,支付环节受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重视。
目前,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涵盖了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和银行卡收单等七大业务类型。其中,互联网支付无疑是重要的一环。根据易观智库的调查,2012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交易规模达3.8万亿,同比增长76%。
目前,在支付链条中,银行依然处于强势地位,不过,其他支付公司对于银行的依赖程度正在下降,这在快捷支付领域比较明显。据悉,通过快捷支付,用户无须开通网银账户,就可以直接输入卡片信息快速地完成支付,换言之,整个支付链条绕开了商业银行自己的网银。
此外,券商也开始侵入支付环节。此前,光大证券(601788)(601788,股吧)率先在证券业内推出了消费支付业务。
对此,商业银行喜忧参半。对于银行而言,用户通过信用卡进行支付,也相应地增大了信用卡的消费金额,信用卡业务规模得以扩大。不过,快捷支付绕开电子银行渠道,则使得电子银行被边缘化。总之,快捷支付的出现,冲击了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端。
抢夺客户数据
除了争夺支付话语权外,围绕着客户数据,各类金融机构展开了新一轮暗战。最明显的是,银行、券商纷纷启动网上商城战略,与电商争夺客户数据。
以建设银行(601939)为例,该行构建了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个人商城”面向个人消费者;“善融商务企业商城”面向企业用户。
此外,工商银行(601398)、中国银行(601988)和民生银行(600016)(600016,股吧)都在考虑开设类似网站。在业内人士看来,围绕“大数据”控制权的争夺战正在升温,银行希望尽可能多地收集客户信息。
事实上,电商的业务竞争对银行网上商城的冲击最为直接。2007年,阿里巴巴与建行合作推出旗下金融计划,其核心优势便在于拥有了大量的用户信息,并汇集详细的信用记录,但是,目前这一合作已经终止。
“公司意识到掌握信用数据对于银行有多么重要,并要求从贷款利润中得到更多分成。而建行并不愿意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处于次要地位。”阿里巴巴相关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此,阿里巴巴构建了自己的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12年年中,阿里巴巴已累计向13万多家小企业发放了280亿元贷款。而另一方面,建行电子商务网站推出后的6个月里,注册店铺已达到1万个,交易额达35亿元。
社区牛人
关于网上银行的相关新闻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