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19日 07:3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大 中 小】
投资标的或非自查重点
在对银行代销乱象进行整改之后,银监会如今将目光投向了银行理财产品。事实上,银监会也意识到了理财产品信任危机,相关的业务摸底也已展开。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监管层已要求部分银行限期对 “资金池”业务进行自查,最终结果上报银监会。
“理财产品资金池模式在商业银行越做越大,而风险也在不断地提升。”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表示,国有大行的制度相对完善一些,风险可控。现在突出的问题应该在一些小银行“资金池”运作上。
据他介绍,大银行目前对于“资金池”业务的控制很严格,所有的理财产品发行时都要在银监会备案。目前,理财产品实行的是一对一制度,协议明确地规定了资金的投向。
记着了解到,银监会现在对理财产品有定期的监测和统计分析,每个月都会让各家银行上报投资的各类资产规模和基本情况,也有不 定 期的调研。
对于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门槛,建行投行部副总经理黄熙曾表示,建行对企业客户评级要在AA级以上,实际上高于信贷准入门槛。
然而,有分析人士称,银行理财产品可能在资金投向的流程上并没有问题,但是不能排除投资标的本身的风险。比如,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投向上市公司信托计划,从流程上看并无不妥,但是一旦企业不景气,这种标的资产风险引起的亏损则很难避免。
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这种投资标的本身的风险存在,而资产池的投向却不透明。尽管银行理财资金投向的门槛高于信贷,但还是导致了投资者对银行“资金池”业务模式的不断质疑。
“银监会这次的自查可能并不是在投资标的上,而是集中在不规范的资金池业务,比如通过滚动发行、期限错配、信息不透明的资金池运作方式做高产品收益的做法上。”上述国有大行人士称。
银行信披规范难
对于投资标的的监管,银监会更倾向于通过信息的透明化方式来实现。
一直以来,监管层对银行理财产品都要求了加强信披,但是鲜有成效。如今,接连的“亏损门”让银监会再次将这项工作提上议程。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年度工作会议上也要求,要严格监管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
据银监会相关人士称,银监会有意将所有银行的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然后全面的对风险进行把握。其中包括了详细的产品设计和资金投向。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银行对将所有理财产品的详细信息披露出来都有一定的为难情绪。
一家股份制银行市场部人士称,信息披露不规范,信息不全与缺失是常有的事,而产品数据滞后、不及时更是常见。
“各家银行的要求都不一样,监管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硬性规定,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可能等到销售结束后,才会披露其发行和销售的信息。其实,意义都已不是太大了。”
他还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运作上,资金的投向大多只是一个范围,投入的时间和操作的情况都是不明的,外界是很难了解到具体运作。“要全部将信息披露出来可能很难,这也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压力。”
对此,银监会方面相关人士表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是今年银监会工作的重点,银监会在推出信息披露的新规时,肯定也是会考虑到实际的操作情况。
社区牛人
关于资金池的相关新闻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