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6日 14:06 来源: 中国农金网 【字体:大 中 小】
赚了钱存到农信社,村里很多人和保哥的选择一样。农信社在镇政府对面,丁字街的一个路口,是镇上最繁华的街道。农信社的门面装潢颇有时尚感,品牌标志外圆内方的红线条,勾画出倾斜的铜钱,留白则呈现“中原”的“中”字,标志后面紧跟着“河南省农村信用社”黑色大字。走进去,两间屋子大小的空间也像城市里银行营业厅的布局,一个电子显示屏,四个玻璃柜面窗口。
农信社是村民的老朋友,从30年前贷款几十元、几百元到现在几万元、几十万元,村民和农信社息息相关。此外,这家农信社还为村民代发政府的财政补贴。农信社给村里每个农户都办了惠农一卡通,每亩120元的种粮直补就直接打到卡里。现在村里超过60岁的老人也都是通过农信社领取每个月60元的养老金。
兴旺叔常年在天津滨海新区务工,最心仪邮储银行。从收废品到开摩的,再到开洗车行,滨海新区也离不开这样的建设者。旺叔家里的田地委托给了兄长,在外务工每年也有三四万的收入,这些钱都存到邮储银行的卡里。农行撤离后,镇上就剩下农信社和邮储银行了。旺叔选择邮储银行,是因为在滨海新区住的地方附近也有一家邮储银行。天津存完钱后,家里人可以去镇上取出来补贴家用,柴米油盐都要开支,而且小女儿在县城上高中也要花钱。旺叔说,大儿子在天津上大学,后来去重庆念研究生,到哪儿就办张哪儿的邮储银行卡,主要是打钱方便。
除了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邮储银行也在业务上有所突破。记者所在村庄属于宿鸭湖蓄水区水利工程移民村,就像镇上的那家农信社代发财政补贴一样,位于镇东头的邮储银行也于2006年代发了村里的移民后期补助,每年每人600元,共发20年。
记者这次回家发现,自家二层小楼的东侧墙面竟被镇上的邮储银行“征用”了。“小额贷款1-15万、阳光透明放款快”……金黄色的广告语置于邮政系统特有的绿色背景上,非常醒目,时而引起村民的驻足。
值得一提的是农行也在这个村庄留下了足迹,在记者自家经营的农家小超市里,县里的农行来人安装了一台可以刷卡的转账电话机。这或许仅仅是个开始,一个村庄的金融图谱将如何从二分天下走向三足鼎立?
社区牛人
关于农信社的相关新闻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