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7日 13:30 来源: 新华网 【字体:大 中 小】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沿袭
●1998年-2003年:盯住三大市场每月一调。以三个地区加权平均价决定国内零售价,国内油价按市场化调整,但缺点在于市场化不完善,调整规律容易引起投机。
●2003年-2008年:无固定原则,由发改委调控。优点在于缓解国际油价巨幅波动影响,但国内外油价长期倒挂,非市场化价格引起供需失衡。
●2009年至今:三大市场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和下降起点不平等,零售价“易涨难跌”,具有“时滞性”。
●预期新的定价机制:调价周期缩短至10天,或取消4%涨跌幅限制。定价权或下方给“三桶油”。
■二级市场
石化双雄炼油利润改善
中国石化(600028)昨一度上涨3.58%
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是2013年来的首次成品油价格上调,距上次调整历时3个月左右。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模型监测,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在3.6%左右,将对CPI涨幅的直接拉升0.007%左右。油价的上涨将拉高运输成本,通过成本传导,进而加大对CPI的影响。加之春节期间,食品价格走高,因此预计2月份CPI增幅将明显高于1月份。
同时,卓创资讯分析师认为,此次价格上调对于主营炼厂而言将提高其炼油利润,调价幅度在300元/吨左右,两大油企的炼油利润将明显提升150元/吨左右,中石化盈利水平将在115元/吨左右,中石油亏损大减至70元/吨左右。
昨日,二级市场上,石化双雄也明显受到了政策利好的刺激,出现上涨。其中,中国石化在早盘最高上涨了3.58%,全天上涨2.72%,报收于7.17元。中国石油(601857)也一度冲高1.11%,后报收于9.01元,上涨0.33%。
社区牛人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