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虫柉杈惧厠缁煎悎鎸囨暟3鏈�3鏃ワ紙鍛ㄥ洓锛夋敹鐩樹笅璺�.95鐐癸紝璺屽箙锛�.07%锛屾姤58.....
当前人气:0
近期,银监会已批准国内11家商业银行开展理财资产管理业务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作为处于金融市场中心的银行,资金和资源都十分丰富,一手拿着项目,一手牵着客户,资管业务的放开,银行就可以实现项目和资金的一一对接,不必再通过其他金融机构的“通道”,对于银行而言,是极大的利好;对于其他机构而言,前途未卜?
君德财富认为,资管计划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推出是银行理财业务的一项重大改革,直接冲击现有的以预期收益率为主的理财产品发行方式,将提升商业银行自主管理能力,同时将对目前券商、基金子公司和信托的通道业务产生很大的冲击,令理财产品向“去通道化”的方向迈进一大步。
银行理财的标准化改造
事实上,银行理财开展这两个试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银行对自身理财业务的一个规范。
大家都知道,之前商业银行为了规避监管以及将信贷出表,通过各种“通道”为银行自身的客户进行融资,在此过程中增加了成本,但最终聚集的风险依然是留在银行系统内,还增加了监管和对自身风险管理的难度。针对种种乱象,银监会曾出台 “8号文”,对商业银投资比例和产品管理做了严格限制。此次监管机构推出的两个试点,可以看出是8号文的延续。
与现在银行所发行的理财产品所不同的是,银行资产管理计划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资金的投向更加真实透明,风险更加可控;在形式上采用净值的方式表现收益,而不是预期收益率;而且该计划需在中债登登记托管,披露相关信息,有估值,可交易流转。以工行新发行的资管产品-----“中国工商银行(行情,问诊)超高净值客户专属多享优势系列产品-理财管理计划A款”为例,该产品每月开放一次,每周公布一次净值,存续期2年。
银行资管计划的推出,应该会打破以往产品保本或保收益的陈规,比如工行对于其新发行的“A款”产品就作了重点提示:此资管计划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管理机构仅以理财管理计划财产为限对份额持有人承担责任,不承担以自有资金向理财管理计划份额持有人分配或垫付相应投资本金和收益的责任。其实之前银行理财产品也有非保本浮动收益,但很多时候,即使出现亏损,银行往往也会自行贴息来息事宁人,因此在实际中,很多投资者往往会将银行理财产品视同无风险投资。
君德财富认为,银行资管计划可以使银行由此摆脱刚性兑付的风险,并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而投资者在拥有自由的申购、赎回权的情况下,将最终回归理财产品的风险承担者的角色。
非银机构资管如何应对?
面对处于金融市场中心地位的商业银行开始试点资产管理计划,其他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应对?有人惊呼“狼来了”;也有人认为这如同“鲶鱼效应”,可以极大的激发市场活力。
君德财富认为,首先,此次试点,肯定会对信托、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短期来看,此次试点有额度限制,仅100亿元左右,目前很难撬动约十万亿元的通道业务,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影响较小;但随着监管层逐渐放开试点范围,其影响就不可小觑。
其次,从银行一贯稳健 “style”来看,在资管计划的投向还是会以安全系数高的资产为主。比如工行发行的A款计划,主要投向一些高流动性资产、债券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产品的投向决定了其收益应该和目前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因此从收益率这方面来看其他机构的资管计划还是有较大的竞争力。
再次,对于信托来讲,银行资管对其冲击较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信托业存量资产管理规模中有60%为通道业务,20%为类通道业务,且项目主要来自银行介绍。如今银行自己可以作资管,相当于直接把资金和项目对接起来,对于信托的通道业务肯定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信托而言,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业内人士大都表示,今后,投资类和事务管理类产品将会是信托业产品转型的重点方向;此外银行资管产品摆脱“刚兑”的现状,信托产品是否也会效仿,不再刚性兑付,目前都不得而知。
除了信托、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此次试点主要涉及债权投资,对于券商而言,可以在股权投资或另类投资等方面多下功夫,还可发挥其在资本市场上的优势;相对而言,基金子公司所受影响没有信托公司大,但基金子公司成立时间都不长,尚属年幼。因为通道业务风险小,上手快,很多子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大力开拓通道业务,在如今该业务面临挤压的情形下,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是子公司当前的重中之重。
无论如何,令理财产品“去通道化”步伐向前迈进一大步,可以预见,非银行机构通道业务的削弱必将改变现有整个资产管理的市场格局。如今,在监管放松、业务创新、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的背景下,资产管理的门槛在降低,牌照变得不那么稀缺。显然,一个跨行业的资管时代已经来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竞争即将来临。对于金融各机构而言,如何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吸引客户的关键所在。
机构来源:君德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