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虫柉杈惧厠缁煎悎鎸囨暟3鏈�3鏃ワ紙鍛ㄥ洓锛夋敹鐩樹笅璺�.95鐐癸紝璺屽箙锛�.07%锛屾姤58.....
当前人气:0
余额宝们该不该被取缔?这个争论终于可以告一个段落!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互联网金融,明确要求“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这样的信号,被众多专家解读为“体现了政府鼓励创新发展的总原则。”
事实上,从去年6月正式成立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就成为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涉及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传统金融受到的冲击也越来越显著。仅以余额宝为例,据天弘基金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余额宝用户总量已达8100万人。按官方公布的人均持有金额4307元计算,余额宝总规模已接近4000亿元,比1月中旬高出1000亿元。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受到的争议也越来越激烈,以至于有人喊出了“取缔余额宝”的声音。
当然,随着互联网金融被政府工作报告“正名”,这样的声音已成为过去。而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大家面前,未来互联网金融应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实现“健康发展”?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正名互联网金融”,共同关注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
上篇
三问互联网金融 我的钱在那还好吗?
“我不知道余额宝或者理财通到底是怎么运作的。”成都市民张旭说,他听说朋友在买互联网金融产品,“听说很方便,随时可以赎回,没什么风险,收益比活期高得多。然后,我就听他的也买了,现在家里所有的现金、活期存款和每个月的工资,我全部都存了进去。”
跟张旭类似的互联网金融用户还有不少,在高收益的吸引下购买了互联网金融产品,但是却始终充满疑问和不安:我的钱到哪儿去了?为什么可以赚比活期利息高这么多的钱?它到底安全吗?昨日,本报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行业的专家,继续为互联网金融“正名”。
一问:我的钱去哪儿了?
把钱购买了余额宝、理财通或零钱宝,那么这些钱都用到哪儿去了?有些人知道这背后对接的是货币基金,那么货币基金又把钱投到哪儿去了?
虽然诞生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但是互联网金融已经迅速聚积了数千亿的资金规模。如此庞大的资金量,到底流向了哪里?对此,记者了解到,这些钱绝大多数其实都是回到了银行。仅以余额宝为例,目前其主要投资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国债、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央行票据、银行定期存单、同业存款等低风险货币工具,分享货币市场的投资收益。
一般来讲,银行协议存款的利率会比同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略高,并且可以提前支取,因此货币基金投资协议存款所占比重较大。据天弘基金披露的数据,余额宝对应的货币基金超过90%以上的资产是投资了银行的协议存款。也就是说,你的钱最后还是回到了银行。“钱最后还是回到了银行体系,半路杀出个余额宝,就这么转了一下,就硬生生把银行存款成本从0.35%的活期存款利率推高到6%左右。”银行界人士的普遍抱怨,也是余额宝从诞生以来就屡遭传统金融机构诟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