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虫柉杈惧厠缁煎悎鎸囨暟3鏈�3鏃ワ紙鍛ㄥ洓锛夋敹鐩樹笅璺�.95鐐癸紝璺屽箙锛�.07%锛屾姤58.....
当前人气:0
摊上“天上掉馅饼”的事,一般人乐还来不及,可市民武先生却一个头两个大:“如果不是银行卡里莫名其妙多出来这两万块钱,我就一点儿损失也没有!”
多出两万块,竟还提损失?武先生说,因为这突然多出的两万块,他和客户谈妥的一桩生意吹了,自己还倒贴了几千块。迈出法院大门时,武先生摇摇头:“天上掉馅饼,我可不想接啊!”
昨天,海曙法院通报了这起案子。
韩先生很粗心
确认卡号后三位后,匆匆打了款
韩先生50多岁,做点小生意。去年底,他打算把一笔两万元货款汇给余姚的客户,但他手头有这个客户两个银行卡号,不知该把钱汇到哪张银行卡,便打电话询问。
因为双方一直有生意往来,客户只简单跟韩先生确认了卡号后三位,随后韩先生通过网银,匆匆将货款打了过去。
几天后,客户来电说没收到货款,可自己明明已经汇钱了呀?
韩先生百思不得其解,打开网银,双方核对完整卡号,韩先生这才发现自己把钱汇错地方了。巧合的是,客户银行卡号和他汇去两万元货款的卡号后三位一模一样。
交易记录显示,几年前韩先生曾向这张银行卡汇过一千多元钱,之后这个卡号就被自动记录下来,可任凭怎么想,粗心的韩先生也记不起这张卡的主人是谁。
于是,韩先生去银行查到了主人的电话,联系上了对方武先生,这才知道,因为自己错汇的这笔钱,武先生陷入了尴尬。
武老板很无辜
卡里莫名多出两万块,生意却泡汤了
一下多了两万块钱,武先生那么走运,怎么就尴尬了?
30岁出头的武先生,也是生意人。无巧不成书,韩先生汇钱的那天中午,武老板正在帮一个客户看项目,双方差不多谈妥了这笔生意,只等汇款。
临近下班,武老板收到手机短信提示,告知有一笔两万元汇款。他理所当然以为是客户汇的,第二天一早就取了钱付了项目订金。
结果,付完订金跟客户一联系,武老板才知道客户根本没给他汇过钱。更糟糕的是,对他擅自付订金的行为,客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客户取消了跟他的合作。
接下来的事就更纠结了。韩先生找上门时,武老板正为这砸坏自己生意的“天上掉下来的两万块”生气呢!
武老板承认这钱不是自己的,但不肯归还。他想了一个自认为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让韩先生接手这个项目,这么一来,不仅项目不会烂在自己手里,韩先生的钱也算是还了。
对武老板的如意算盘,韩先生哭笑不得,这项目跟他做的小生意完全不搭界,他50多岁的人了,也没那份心从头做起。
两人最终和解
彼此都担待一点,不争了,调解吧
“这事儿是真头疼,我们没少沟通,派出所、律师事务所都去过,没谈妥,只能闹到法院。”韩先生说。
开庭那天,武老板满腹委屈,客户不要的那个项目,每天都要赔钱,他已经赔进去七八千元了。他说,要不是韩先生正好在那天把钱错汇进他的银行卡,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对这事,韩先生也觉得挺抱歉的,他跟法官说最初错在自己,如果当时仔细点就不会连累到武老板。
“凭良心讲,我也觉得他是个实诚的人”,韩先生说,如果武老板不承认这钱是他错汇的,真打起官司也很费钱又费时。所以,韩先生主动提出让武老板还他17000元,这事就算结了。
“还17000元,跟我为此亏损的七八千块算在一起,我怎么的也亏了三四千块呢!不过算了,不想争了。”既然韩先生这么坦诚,武老板也觉得没啥好纠缠的了。最终,他在调解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