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虫柉杈惧厠缁煎悎鎸囨暟3鏈�3鏃ワ紙鍛ㄥ洓锛夋敹鐩樹笅璺�.95鐐癸紝璺屽箙锛�.07%锛屾姤58.....
当前人气:0
海量的潜在客户、全新的商业模式以及“纯正”的互联网金融基因,再加上阿里、腾讯、中信银行(行情,问诊)以及众安保险的参与,网络信用卡即将推出的消息一出现,便引发了某券商“一场由互联网引领的信用卡革命正在悄然发生”的评论。
然而在不少银行业人士看来,这场强强联合的商业合作背后却并非皆大欢喜。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多家与阿里、腾讯洽谈过网络信用卡业务的银行高管处获悉,两家互联网平台此前开出的合作要求代价不菲:银行不仅要向它们开放用户数据和风控模型,还要与之分享收益。“共享银行最核心的资源,这简直就是"自杀"。”
某股分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则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银行在网络信用卡业务中也只是承担了一个后台的作用,其实并没有真正地掌握到客户,客户数据资料等方面是银行和电商共享的。
有分析人士称,如果说此前商业银行还可以抱着侥幸心理与互联网平台“跨界”合作、共享自己的核心资源,那么随着近日民营银行试点名单的落定,现在的强强联合可能很快就要转为同业竞争了。
合作银行在“引狼入室”?
昨日,某家与阿里、腾讯洽谈过网络信用卡业务的银行高管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方开出的合作条件之一是要向它们开放用户数据和风控模型。
该高管认为,网络信用卡的门槛较低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扩大信用卡的使用群体,再加上借助阿里和腾讯庞大的用户量,合作的银行可以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客户数和发卡量。所以对于一些股分行和小银行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但他表示,互联网平台的确是拥有大量的数据,但毕竟由于缺少相关经验,对于信用卡的业务流程和风控模型还是不熟悉的。“如果银行分享了这些资源后,他们又不跟我们玩儿了,那怎么办?”
事实上,该高管的担心正在成为现实。
就在网络信用卡宣布推出的同一日,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10家民营企业拿到了民营银行的“准生证”,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这两家互联网巨头也将有资格从事银行业务。从合作伙伴变为同业对手,网络信用卡的蜜月期还将有多长?
除了共享数据外,与互联网平台分享本就不多的信用卡业务收益也是其他银行放弃合作的重要原因。
某股分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银行在网络信用卡业务中也只是承担了一个后台的作用,进行风控、规则制定以及催缴等方面的工作,在获得的费用(比如罚息和支付费用上)银行和电商平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其实并没有真正地掌握到客户,客户数据资料等方面是银行和电商共享的。所以说银行做这块业务,其实能够带来的收入不多,更多的是获得一个品牌效应。
据上述股份行信用卡中心人士介绍,一般而言,银行卡的收益主要来自三方面:刷卡手续费、银行卡年费和循环授信。目前国内的信用卡大都没有年费这部分收入,而中国居民普遍未形成超前消费习惯,使用银行循环授信的比例并不高。
“不仅如此,作为信用卡业务最主要的收益来源的刷卡费也在去年初被大幅下调了23%至24%。本来信用卡业务就是微利,手续费下调后几乎每刷一笔都是亏钱的,收入难以覆盖成本。如果再要分出去一部分,银行怎么办?”该人士称。
此外,上述某银行高管表示,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信用卡的申请必须满足“三亲见原则”,即亲见本人、亲见原件、亲见本人签字,但网络信用卡业务无法满足这一条件。
该高管认为,网络信用卡无法满足这个原则,因此只能在特定场景(比如线上淘宝消费)、特定商户(线下)进行消费,而且一般都有额度限制。比如微信信用卡最高额度不超过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