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眼中的私人银行:活动多累死人 理财产品不可靠
1评论 2014-03-18 07:02:43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毛宇舟
编者按:从某种意义上说,私人银行是各家银行中最为隐秘的部分,他们不对普通人开放,只有资金达到数百万量级才能获得银行的定向邀请。在人们的想象中,私人银行如同高级会所,一切要求都能得到尽可能的满足,客户享受着定制的专属理财产品,不必费心挑选就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然而事实往往很残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几位私人银行客户中,就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概“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投资也是鲜有失手,唯独银行理财越买越赔”。
业内人士表示,“私人银行前期投入巨大,盈利周期超长,但是不得不做,因为这个是标配”
林女士(化名)曾是深圳某银行私人银行开业时的客户发言代表与剪彩嘉宾,在生意好的时候,她也曾经是多家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
谈起私人银行,林女士表示曾经非常憧憬,到头来却是充满失望。“很多人都希望享受私人银行的服务,确实私人银行带来的附加服务很诱人,专门的理财经理、定期的聚会活动、免费的高尔夫练习场,听起来很棒,对吧?”林女士反问记者。
不赚钱怪圈
“妇女节有活动,儿童节有活动,几乎每个周末都有活动,变着花样来,每年还有旅游,在别人看来银行组织活动是好事情啊,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感觉很累,各家银行的活动都大同小异”,林女士说。
但是,就在林女士忙于生活、忙于事业的同时,银行的理财产品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高收益,甚至还经历了亏损本金;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使得林女士本身所做的生意也步入低谷,可谓是双重打击。
对于自己的理财经历,林女士并不太想提起,她给记者列举了一个她朋友的例子。“从2009年开始,我一个女性朋友三年加起来通过私人银行投资亏损了2000多万元,最不能容忍的是她购买的每一款产品几乎都是亏损的,此后她的丈夫不再同意其负责"管钱",再后来她移民了,走之前和我说,她的家庭在别的方面投资所向披靡,唯独在银行理财一块折翼”。
其实,专业理财师不能给客户带来正收益并不是偶然现象。广州大学商学院杨林导师曾撰文指出,私人银行的理财师应是在投资银行、公司银行、个人银行等多个领域有过工作经验的资深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应精通个人财富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产品,了解资本运作规则,但可惜的是,目前这部分人才极度缺失。
事实上,私人银行不赚钱的情况是双向的。从2007年中国银行(行情,问诊)在北京、上海两地率先成立私人银行部开始,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发展就陷入难赚钱怪圈,到2011年年底,公开宣布私人银行业务实现盈利的银行只有三家,即工商银行(行情,问诊),招商银行(行情,问诊)和兴业银行(行情,问诊)。兴业银行虽然宣布在成立私人银行当年就开始盈利,但是如今也对此讳莫如深。
一位筹备过私人银行项目的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私人银行前期投入巨大,盈利周期超长,但是不得不做,因为这个是标配,别的银行都有私人银行,如果我们银行不做,那就输在起跑线了,并且这样也不利于实际工作中的统筹协调,毕竟优质客户还是需要统一管理,私人银行前期基本都赔钱。他还表示,对于私人银行,一般银行都不愿意宣传,一个是考虑客户的私密性,一个是赔钱的买卖实在也没啥可说的。
银行频道相关新闻
-
降准后,降息接着来?
2023-03-27 10:53:09来源:国际金融报
-
美银行客户比特币避险
2023-03-27 10:51:40来源:国际金融报
-
理财产品频频提前终止,原因何在?
2023-03-27 20:13:44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
中银协首席信息官高峰:App已成为银行客户主阵地,零售数字化运营体系支撑是关键
2023-03-28 20:20:52来源:金融界
-
记者观察:理财“揽客”不能突破风险底线
2023-03-17 09:24:3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
优化线上金融服务 厦门国际银行手机银行财富功能用“新”升级
2023-03-29 15:51:05来源:金融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