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生威 百万亿资管业或变天

  在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一带,是林立的高档办公楼,临近午休的电梯中,时常能听到脖子上挂着工牌衣着考究的职员们议论纷纷:“产品都做不了,2018年的年终奖肯定没有了”;“××公司的产品80%都是与房地产相关,情况更糟糕”。

  磕磕绊绊的2017年,已经让资产管理行业的从业者忐忑不安,但人们心知肚明,2018年监管必然会更加严格。谁能顺利通关,谁会倒下?

  资管新规

  就职的深圳某中型证券公司,林小玫周围又有两位同事要跳槽了,自己也在考虑是不是要转行。

  2017年,林小玫所在的团队做了几十亿元的项目,在赚钱的动力驱使下,他们不断拓展关系、撮合交易,但2018年,不仅生意没办法做,已经做成的项目也面临麻烦。

  林小玫此前做得最多的业务,就是把公司的自有资金,利用信托渠道,与其他来源的资金组织到一起,做成结构化的资管产品,把公司的钱加上几倍的杠杆,拿去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或者拿去购买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可交债,从而赚取超额利润。

  “哪有不带杠杆做的呀,大家把资金使用效率放到最大。”林小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资金加上杠杆,套用结构化资管产品的外衣,通常能获得10%以上的回报。也有很大部分资金被投入到了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除了证券公司自有资金,更主要是来源于银行理财资金。

  但“资管新规”一出来,这条路就走不通了。2017年11月17日,监管层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12月16日。

  虽然“资管新规”设定了过渡期,为2019年6月之前,但是,“现在银行基本都提前执行新规,一方面,资管产品到期后,看着有风险的,就不再续约;另一方面,有些产品,即便续约,也要求把杠杆率从2倍下降到1倍。”林小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对于资管产品的组织者,这就到了最焦虑的时刻,因为银行撤资,意味着除非有资金实力,以自有资金去补充资金,要不然就必须到处寻找新的资金来源,结果往往是要承担更高的资金成本。

  如果找不到资金怎么办?就意味着违约。

  最近,陆金所代销的涉及118名投资人、本金收益规模1.39亿元的资管产品就出了问题:此产品为大同证券作为管理人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该计划通过中海信托投向了龙力生物,该产品本来应该在2017年12月8日到期,但龙力生物没能按时兑付本息,出现逾期。

  旧项目的烦恼

  但林小玫更心烦的是过去项目带来的麻烦。对于定增类产品,如果公司资金实力强,银行撤资、降低杠杆或许总能找到办法应对,但林小玫做得最多的股权质押相关的资管产品一旦出问题,就要亏本了。

  在这个生意里,证券公司通常与上市公司股东谈判,以其股票做抵押给其提供信贷资金,放贷出去的资金可以获得年化7%左右的利息收入,证券公司自己没有钱,就把这个项目做成资管产品,向证券公司的客户们销售,客户们把资金投入到资管产品,可以获得5%左右的年化收益,证券公司就是赚取这中间的2-3个点的利息差。

  但如果上市公司大股东跑路、违约、不还钱,那就成了坏账,证券公司就要蒙受损失。这样的案例还不少:2017年12月,巴士在线第二大股东王献蜀一度失联;新三板公司ST哥仑步(835494)在2015年挂牌的一个月之后,控股股东魏庆华就把手里的占公司42.72%的所有股份,一次性质押了出去,套取资金之后快递一封辞职信就失联了,公司公告称“尝试联系魏庆华未果”。

  “最近处理了好几起失联的情况,万幸的是,最终都把资金追回来了。”林小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截至2017年7月,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市值已经达到5.62万亿元。其中,主板公司被质押的股票市值为2.76万亿元,中小板1.8万亿元,创业板0.86万亿元。

  面临的同样问题是,资管新规压力下,银行等都不断抽回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努力降低杠杆,而不断出现的“失联、跑路事件”则进一步加速了人们回收资金的节奏。

  信托通道

  “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悲剧的是,公司80%的业务都是地产相关,人员的经验素质也是偏地产行业,原来的生意模式肯定是没办法继续了。”北京一家中型信托公司员工李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此前,李明做得最多的业务,就是与银行理财池中的资金对接,通过信托通道,做成资管产品,然后投资向非标准化产品,通常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质上就是把银行表外的钱拿出去放贷给地产商。

  而资管新规重点打击的对象,恰是“非标”。“银行公布理财中非标为4.6万亿元,但估计实际上在9万亿元-10万亿元以上,所有资管产品所含的非标资产估计在20万亿元。”李明说道。

  过去几年的突飞猛进,使信托几乎完全成为银行放贷给地产商的通道。据统计,截至2017年9月,银信通道类余额13.58万亿,占所有信托产品的比例为56%。

  李明和他所在的信托行业,还没等到资管新规的细则,银监会的政策已经如期而至。

  2017年12月22日,银监会下发55号文《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明确四个“不得”:不得为委托方银行违法违规提供通道业务;不得将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股市、产能过剩等限制或禁止领域等。

  2017年12月26日,中信信托发布了自律承诺函说,作为信托业协会会长单位,承诺2018年公司银信通道业务规模只减不增,并将积极与存量业务合作方沟通,争取提前终止部分业务。

  资管产品将征增值税

  在超过百万亿元规模的资管行业战战兢兢的时刻,政策在继续收紧。

  2018年1月1日,资管产品将开征增值税,纳税人主体为资管产品管理人。产品管理费按6%征收,资管产品收到的利息收入,课以3%的税率,交易金融产品获得的资本利得,课以3%的税率。

  对此,中江国际信托2017年12月20日发布公告称,由于增值税政策影响,2018年1月1日起,公司管理的信托产品各受益人及参与方,信托利益金额及交易价款可能下降。

  目前,资管行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银行理财规模30万亿元左右,信托资管近20万亿元,券商资管18万亿元,保险公司资管14.5万亿元左右,公募基金及专户子公司合计25万亿元左右,私募基金10.9万亿元。

  但是,公募基金在某些环节可以免税。根据政策: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转让收入免征增值税。这里专指公募基金,私募的管理人和基金都不是金融机构的身份,因此不能享受此免税政策。

  或许这恰反映了管理层的政策意图,让投资回归本源。而即便在公募基金领域,政策也在不断调整。

  2017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规模达到10万亿元,其中货币基金5.11万亿元,债券型基金2万亿元,混合型基金1.9万亿,股票型基金0.7万亿元,其中主动型股票基金2233亿元,其他是指数型股票基金4790亿元。

  此前,林小玫所在的机构,由于拥有公募基金牌照,便聘请投研团队做债券,去各个城市商业银行拉资金,实际上就是作银行委外基金。

  2016年银行资金委外基金大爆发,大量资金从银行通过委外定制化的方式,流入公募基金,终于引起监管层的警惕,于是2017年3月行业迎来监管新规,去通道去委外,要求单一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超50%的基金产品,应该采取封闭式运作或者定期开发运作,如果定期开放其周期不得低于3个月。

  根据2017年三季度数据,定制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76万亿元,比二季度下降20%。

  但不久,货币基金2017年11月底规模暴增到6.8万亿元,成为公募基金冲规模的利器,再次引起监管层的警惕。

  2017年12月8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洪磊说,基金评级机构应该不再公布包含货币基金的基金规模排名数据;12月底,基金公司又接到监管层的总计18项监管规定,例如:不得对货币基金进行任何宣传,不再支持快速赎回、T+0的业务。

  但是,随着近期对于货币基金的政策收紧,市场又重新选择委外的方式,2017年9-11月份,每个月成立的委外基金数量平均为3只,但到12月,却一下子成立了22只。

  “估计距离再次引起监管警惕不远了,2018年不能再开挂乱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业绩。”深圳一公募基金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文中林小玫、李明为化名)

关键词阅读:公募基金 基金评级 股票型基金 基金资产净值

责任编辑:申雪娇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