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1月CPI预测:基数效应拉低CPI同比

预测机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BFRC)

预测人员: 连 平(首席经济学家)

        唐建伟(首席宏观分析师)

  1月份CPI预测:进入一月份以来,因为冬季低温影响农产品生产及供给,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商务部公布的每周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显示,1月份前三个星期中,食用农产品价格在前两个星期持续上涨,在第三个星期才有小幅回落。预计第四个星期随着全国性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出现,蔬菜等农产品的价格可能再起一波涨势。根据以上分析,预计本月食品价格环比将明显上涨,预计上涨2.6个百分点左右。非食品价格方面,由于1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创下近三年以来的新高,国内成品油价也因此出现两连涨,可能带动非食品价格有所上升。综合来看,预计本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与上月相比可能小幅回升至2.5%。本月翘尾因素为0.81%。因去年1月份的CPI同比是去年全年最高点,基数效应可能导致今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走低。综上,初步判断2018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2-1.6%左右,取中值为1.4%,涨幅相比上月有明显回落。

  未来趋势判断:2017年CPI持续在2%以下运行,全年平均水平在1.6%,保持低通胀状态。从2014-2017年,我国通胀率已经连续四年维持在平均2%左右的水平运行。进入2018年,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带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而同时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及环保政策的持续收紧,我国工业品价格涨势未消。加上2017年较低的基数效应,市场对于2018年的通胀预期明显抬头。因为通胀会影响货币政策从而影响资产价格,所以新一轮通货膨胀会否在2018年卷土重来成为市场比较关心的问题。如果仔细分析,我们认为以上的担心并没有太大必要,2018年物价仍将温和运行,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很小。

  我们通过分别测算CPI同比中的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来预测2017年的CPI同比。根据上年数据,我们测算2018年CPI同比中翘尾因素全年平均为0.88%左右,略高于上一年的0.64%。新涨价因素方面,在2013-2017这五年中,CPI同比中的新涨价因素平均值为1.2%,最高是2013年的1.63%,最低为2017年的0.63%。假设在2018年新涨价因素不出现大的变化,仍维持在过去五年的运行区间,则2018年CPI年度同比的区间在1.8-2.5%之间,平均水平在2%左右。而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2018年新涨价因素并不会有明显上涨,高于2013年高点的可能性很小,维持在过去五年平均水平的可能性最大。因此预计2018年CPI同比全年平均在2%左右,虽然同比涨幅高于2017年的1.6%,但仍将明显低于3%的政策目标,更谈不上是高通胀。

  此外,考虑到金融与实体经济去杠杆防风险的政策背景下,流动性紧平衡、经济增速也将趋于下行,需求端也难以支持CPI的大幅走强。2017年以来,M2增速创下历史新低,同时M1增速也在持续走低,预计货币供给低增速的趋势将在2018年维持,流动性环境也不支持CPI同比的大幅上升。

  因此2018年物价并不是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仍不是货币政策需要重点关注的主要目标,也不是制约政策操作的主要因素。而物价运行整体温和,一方面为经济由高增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也为宏观政策操作留下灵活空间。

  CPI翘尾因素及同比走势

  数据来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声明:

  本报告由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撰写发布。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交通银行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报告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预测。该观点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在不同时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可能会发布与本报告观点和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关键词阅读:基数效应 CPI同比 CPI预测

责任编辑:葛文静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