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大幅下调拨备红线 国有大行最受益

  [摘要] 有业内人士对此解读为:“这是监管层的一项逆周期监管措施,等于赋予了银行一项正向期权。”此前,已有部分国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突破“红线”。

  强监管态势的银监会给银行业送了份“大礼包”。

  近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简称“7号文”),将拨备覆盖率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这对于银行业来说,确实是个振奋的消息。有业内人士对此解读为:“这是监管层的一项逆周期监管措施,等于赋予了银行一项正向期权。”此前,已有部分国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突破“红线”。

  “以工行和中行为代表的原本贴近监管红线的国有大行最受益,其次是拨备超级达标的南京、宁波和招行,对其他银行为中性。”国泰君安(港股02611)银行业分析师邱冠华解读称。

  一家股份制银行华南分行高层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个政策对我们银行来说可谓相当利好,按照我们银行目前的拨备覆盖率,参照银监会的最新要求,能释放不少的利润。” “监管层的意思是,想要银行去核销不良,不要隐瞒真实的不良率。”3月8日,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7年银行业不良企稳,整体资产质量向好,银监会此时放宽拨备要求,很明显是想要商业银行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防范风险的发生,而这也是银监会这一两年工作的主题之一。

  有银行突破“红线”

  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这两项指标于2012年开始被纳入监管,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该两项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此前的监管要求是一个绝对数值,所有商业银行都必须达到“红线”以上。

  7号文要求各监管部门在调整区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同质同类”指的是,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这个政策对银行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邱冠华团队给了一个比喻:本次政策调整好比给水里游泳者丢下一个救生圈,对快要下沉者(类比拨备原本贴近监管红线的银行)而言提供了救命抓手,对没有下沉风险者(类比拨备远远达标的银行)却用不着,但可备不时之需。

  因此,丢下救生圈对游泳者而言本质上赋予了一项无成本的选择权,不用时无害,使用时有利,亦即一项免费的正向期权。

  “2012年左右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达到巅峰值,那一年也是银行业最后的辉煌,随后不良加速暴露,大部分银行都告别了以往高速增长的态势。受不良资产增加的银行,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下降。”上述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32.06%、181.18%、176.4%,2017年第四季度小幅回升到181.42%,虽不及2014年的水平,但全行业的拨备情况一直高于监管标准。

  但从银行2017年三季度报看,也有数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已低于或逼近监管红线,如浦发银行三季度拨备率为134.58%,工行为148.42%,紧随其后的平安、中行、光大、民生分别为152.11%、153.57%、154.02%、155.27%。

  早在2016年,已经有银行突破了监管红线。工商银行(港股01398)2016年中报披露拨备覆盖率为143.02%,2016年底进一步下降至136.69%。此前工行董事长易会满曾回应称“得到监管部门理解”。

  在工行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行长谷澍曾表示,虽然监管对商业银行提出了不低于150%的拨备覆盖率要求,但商业银行也是可以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适当调整。工行的拨备覆盖率是完全足够的。

  在A股26家上市银行中,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最高,截至2017年三季度达到459%,与此同时,其不良贷款率为0.86%。宁波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仅次于南京银行,2017年三季度的拨备覆盖率为429.98%。

  促更多银行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按照2017年末的数据,由1.71万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181.42%的拨备率,推算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大致为3.1万亿元。若银行业的拨备率全部降至120%的最低水平,仅需2.05万亿元的贷款损失准备,由此,理论上银行最多可以少计提约1万亿元的拨备。

  这将释放不少的利润。“按照银监会的最新要求,我们行至少能释放3%的利润,整体上来看,2018年的银行业利润肯定会比2017年高不少。”上述股份制银行华南分行高层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据中信建投测算,综合不同假设情景,以2017年三季度数据为基础,降低拨备计提要求,将释放行业1000亿-4000亿元的拨备,增厚行业利润8%-24%。

  以工商银行为例,2017年上半年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25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在计提610亿元拨备后,实现净利润1537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2%。

  “这利好两类银行,一种是拨备覆盖率在监管红线徘徊的,另外则是拨备覆盖率非常高的银行,可以逐步释放一些利润。但银行不太可能因为这个政策,而改变2018年的信贷投放方向和成本。”上述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高层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释放更多利润并不是监管层的初衷。3月6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别联组讨论时表示,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全行业平均拨备覆盖率达180%左右,远远超过了国际水平。现在适当降低拨备监管要求,是为了让银行更好地加快处置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荣告诉记者,7号文的政策意图是加快银行隐性不良的释放,降低拨备计提压力,使银行有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实体经济。因为之前拔备覆盖率监管指标高,不良的拔备成本高,在不良确认和暴露上,银行相对谨慎,而今监管指标下调后,不良的拔备成本下降,银行有动力加快不良的释放。

  事实上,7号文也明确提出,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低于最低标准的银行,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不得增加分红,确保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留存在银行,保持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基本稳定。

  “在当前不良资产企稳的情况下,拨备覆盖率逆周期的监管措施,可以加大不良资产的释放,银行也能更好地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银行也能有很多的信贷资源投放贷款,有利于实体经济。”上述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关键词阅读:拨备覆盖率 红线 银监会 国有银行 监管指标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