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回归本源”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际上,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已经好几年了,但是真正重视起来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三项任务“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之后。

  政策解读

  原中国银监会近日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把普惠金融重点放在乡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总抓手,切实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近年来我国金融扶贫取得了哪些成就?为何要强调银行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明确定位”?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合作共担风险这一措施在实践中效果如何?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

  落实中央精神严防“脱实向虚”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我国金融扶贫取得了哪些成就?

  杜晓山:金融扶贫近年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这得益于中央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具体有效的规划措施。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一经提出,中央和地方财政便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配合的政策措施,再加上监管部门比较刚性的要求,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合作银行在产品和服务上积极探索出了创新模式,为金融扶贫取得现在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成就有三方面,一是量的提高,金融扶贫放贷的规模和客户数,不论是比重还是绝对值与过去相比都有较大的提升。二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与金融扶贫精准到户相配合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得到了大量投入。三是金融服务质量提高,从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这三个角度来看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提高。

  中国经济时报:《通知》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明确定位,形成三农金融服务合力”。为何要强调这一点呢?

  杜晓山: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中,防范金融风险位居首位。目前银行业和非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都有很高的杠杆,包括过去影子银行的非法集资,都是极大的金融风险。即使金融改革创新的产物——互联网金融也要防范金融逃离监管现象,特别是假借金融改革创新的名义投机和脱虚,采取一切非法、违法、违规手段取得高利润的现象。

  这些现象原因都能归结于金融的“脱实向虚”。实际上,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已经好几年了,但是真正重视起来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三项任务“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之后。《通知》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明确定位,形成三农金融服务合力”实际上是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三项任务,同时也是在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刚刚结束的两会精神。

  加大考核力度后还要有奖罚机制跟上

  中国经济时报:在控制风险方面,《通知》提出风险共担,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主动推进与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合作,建立与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的“总对总”合作,这项措施在实践中效果如何?

  杜晓山:农业贷款因风险大、收益低,商业银行都不愿意去做,因此很需要国家进行担保,以降低风险。这项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使用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探讨。

  特别是在担保对象方面,对待小微企业,如轻资产、创新型企业和一些涉及民生,有利于调动就业和创业的企业,国家担保可以让其度过初创期和发展期。但是对一些个体农户,因为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道德风险非常高,国家的财政资源有限,因此,应该让银行对其实际效益、盈利能力和自身发展的动能进行考核,国家不应该在这些方面多投资。因此担保要分形势、阶段、客户,不能一概而论。

  中国经济时报:与以往相比,此次《通知》在考核方面着墨较多,加大了考核力度,提出了多项量化指标,您对此有何看法?

  杜晓山:我认为考核机制非常重要,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要确保统计指标的真实性。考核首先要设计好指标体系,同时一定要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有清晰的定位,不可以大而化之。比如小微企业的判断标准,各家银行标准不同,而且差异极大。二是在填报统计数据时要有第三方的监督审核机构来监督数字的真实性,不能任由银行为了考核而填数字。三是考核以后还要有处罚和奖励机制,甚至追究责任的机制。

  未来金融扶贫方式要特惠和普惠共存

  中国经济时报:您对今年金融服务三农和扶贫工作还有何政策建议?

  杜晓山:我有三点建议:一是加大规划力度,金融服务要与国家的战略要求相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在此战略规划下,需要金融服务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但要保证金融在这方面的支持,就要求金融服务也要有相符的战略规划,到2025年、2035年和2050年能够达成什么样的水平,以配合国家的大战略。

  二是继续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成立三位一体的新型金融合作社。在政治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三大金融机构中,合作金融目前是一个短板。但是合作金融与商业金融不一样,不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金融机构要尽量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而合作金融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利益一致,能够保障社员也就是主体利益的最大化,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所以,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两者各有利弊得失,不能只强调商业金融,而把合作银行的短板变得越来越短,最好是能够成立新的金融合作社,组成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新型金融合作社。

  三是未来的金融扶贫方式,要从以特惠金融为主过渡到特惠、普惠并重。在现阶段的金融扶贫工作里,除了鼓励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做好金融扶贫工作,以财政贴息、担保和风险准备金为主的补贴式特惠金融也很重要,但这种方式只适用于现阶段,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

  到2020年之后,即使大规模贫困没有了,相对贫困还是存在的,金融扶贫不会结束,这时就应该采取以普惠金融为主,特惠金融为辅的方式。这是因为普惠金融虽然主要是针对贫困户、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但其自身要满足保本微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而补贴式的特惠金融需要国家财力不断补贴下去,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未来一定要处理好普惠金融和特惠金融的关系,逐渐过渡到普惠金融和特惠金融并存的扶贫方式上。

关键词阅读:金融改革 通知 金融服务 本源 助力

责任编辑:卢珊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