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2017净利润增长2.25% 零售业务贡献显著提升
报告显示,零售业务对于盈利的贡献显著提升,2017年中信银行(港股00998)零售业务营业收入为543.47亿元,增长27.03%,占比达34.68%,提高6.87个百分点。
3月26日晚间,中信银行公布了2017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信银行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5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非利息净收入570.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1%;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425.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报告显示,零售业务对于盈利的贡献显著提升,2017年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为543.47亿元,增长27.03%,占比达34.68%,提高6.87个百分点;非息收入占比达36.41%,提高5.4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底,中信银行资产总额为56776.91亿元,比上年末下降4.27%。对于资产总额的下降,中信银行指出,该行围绕战略规划和年初制定的经营策略,在保持对实体经济有力支持的同时,对于资产负债管理按照“降增速、提转速、调结构”策略推进,资产增速和结构摆布均符合年初规划。受市场环境等影响,该行应收款项类投资、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买入返售款项收缩明显。
业务结构方面,2017年中信银行的信贷资源继续向零售业务倾斜。2017年底,个人贷款占比达到38.5%,提升5.3个百分点。此外,资产结构也得到了及时调整,同业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合计减少7002亿元,降幅达44.3%。
平安证券分析师刘志平、王思敏认为,虽然2017年资产总额较年初有所下行,但贷款净额同比稳健增长10.83%,同业和自营投资也分别收降35.8%、20.4%,说明在监管调控下该行进一步回归存贷主业。
资产质量方面,2017年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36.4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43%;不良贷款率1.68%,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69.44%,比上年末上升13.94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84%,比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
对此,申万宏源(港股00218)团队认为,中信银行资产质量指标改善趋势确立,不良压力高峰已过。从不良潜在压力上看,中信银行2017年关注、逾期贷款规模分别较中期下降3.7%和5.3%,关注率和逾期率较中期下降16和26bps至2.14%和2.86%。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银行不良认定标准趋严,不良/90天以上逾期贷款指标较中期提升13个百分点至91.4%。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69.4%也侧面印证其不良压力减轻,拨备更加充实,未来业绩释放的空间和自由度将更加充裕。
在年内未进行外部资本补充的情况下,截至2017年底,中信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65%,比上年末下降0.3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9.34%,比上年末下降0.3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49%,比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降幅比上年缩窄0.33个百分点。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