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邓志坚评央行降准:资金有效流入实体是其真目的

  中国人民银行于4月17日公布降准计划。该计划将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将从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第二步,在降准当日,持有未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的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利用本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若以据2018年一季度末的统计进行估算,4月25日当天银行体系需偿还MLF约9000亿元人民币。由于本次降准释放的资金略多于所需偿还的MLF总额,因此,届时降准依然能释放出4000亿元人民币。公布中提示本次降准主要是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

  针对本次央行意外降准,金融界银行频道特别邀请到星展银行投资策略总监邓志坚,为大家解读央行降准的目的和影响。

  点评专家:星展银行投资策略总监邓志坚

  本轮降准的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本轮降准将使金融体系获得4000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而央行同时规定,相关金融机构需要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二,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央行更会根据上述要求,把相关金融机构的后续贷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

  从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央行本轮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并不是直接“托市”。因为释放的资金已经明确给予“使用说明书”。但是其积极意义比简单“托市”更大。首先,针对企业经营方面,现在中国正处于贸易争端当中,这场博弈不是一时三刻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一直面对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贸易争端之下,这些企业需要更多资金抵御成本上升、竞争激烈的困难,同时也需要更多资金维持各自的竞争优势。其次,银行体系也同时获得稳定的流动性,使银行体系在未来面对更复杂的国际环境时有更大的应变能力。

  注意降准的同时偿还MLF背后的正面影响

  本轮降准积极意义甚大。但投资者也要充分了解当中的一些细节。本轮降准的第二步是在降准当天,利用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中期借贷便利(MLF)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利用有价、优质的债务资产,例如国债、央行票据等,作为质押品,获得短期的资金流动性,通常3个月或6个月为期。MLF是2014年9月人民银行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银行体系获得更多的短期流动性,使融资额度、利率、期限有更加多弹性。这次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需要偿还MLF,实际上央行是一边收、一边放。收掉过往额外增发、而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放出更具方向性的资金。简而言之,存款准备金的下调,不单单只是释放流动性;下调后,银行体系在未来贷款回收获利后,不用拨备以放回央行,马上可以给予企业新一轮融资。这是利用货币的周转速度加快来弥补流动性不足,而不需要再靠央行开印刷机来放水。

  以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来看,2017年1月3日,1个月期SHIBOR报3.3126%,3个月期报3.2813%,1年期3.3833%。时至今日,SHIBOR已总体上升。2018年4月17日,1个月期SHIBOR报3.8340%,3个月期报4.1740%,1年期4.5370%。去年总体呈现短期资金紧缺,1个月期报价较3个月期高。而这种短缺虽然没有恶化,但整体不同期限的资金需求逐步增加,但货币供应量至少没有充沛到水漫金山。反映出央行近年确有收紧政策的态度,甚至有银行体系以及整体融资违约情况的担心。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货币供应量如果增加,人们的钱包就变相增加,商品价格逐渐上升,通胀上行,接下来的联想便是加息。过往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逐年增加,加息压力不言而喻。但是如果增加货币周转率,货币供应量下降也不会导致资金短缺。但是短期内却能缓解加息压力。因此,本轮央行降准配合调配MLF的动作,应该能缓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压力。

  总结

  本轮降准释放4000亿人民币,的确对市场有正面影响。但是,央行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托市”,而是使资金更有效率地流入实体经济。降准后的存款准备金率依然能够维持在合理水平。虽然央行确实有缩减流动性和加息压力,但是通过收回过往多增的流动性,提高银行可以利用的资金,从而使货币周转率增加,对实体经济中长期发展更为有利。

关键词阅读:星展邓志坚 央行降准 资金

责任编辑:申雪娇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