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金融界网站5月16日讯 以“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主题的2018中国金融论坛于5月16日-1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出席并发表演讲。

  于学军指出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有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或者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足的问题,大致可划分为两种状态。

  一种是在经济下行时期,政府就会出台各种刺激性经济政策,以千方百计拉动经济增长,而政策中的重要选项就是放松货币管控,大幅度扩张货币,于是在这个阶段就出现所谓的“大水漫灌”现象,此时大家明显感觉到社会上的钱多起来了,融资成本普遍出现下降,这个时候经常有人找上门来问你是否需要贷款,这是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出台了以四万亿巨额投资为标识的一系列拉动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货币信用闸门打开,投资、房地产等热火朝天,货币信用膨胀现象持续至今,所以现在很多人每天几乎都能接到几个陌生电话,询问你是否需要资金、贷款。  

  总体来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大部分时间货币信用管控松驰是主流,少部分时间或短暂情况下管控是比较严格的,这个是非主流的。

  于学军认为长期以来中国金融管理中的最大问题,实际上是管不住货币,其他金融当中的许多问题都与此相关或由此引发而来。

  但奇怪的是,2014年以来,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后来在2016年的四季度之后,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后面又加了一个“稳健中性”实行这样的货币政策,其实这个“稳健”和“中性”都是中性此,本身看不出来它的倾向性,但是从现实的执行情况和场景含义来看,于学军认为这样的政策搭配实际上是带有刺激性的政策组合,这样致使这个阶段中国货币信用进一步大规模扩张,这也是近几年来中国宏观杠杆率水平为何大幅提高的重要根源。

  于学军指出我们的宏观杠杆率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大约在150%以下,到2016年末的时候迅速上升,超过了250%以上。因为2017年以后强调去杠杆,所以这一年开始得到控制,现在大概保持在这样一个水平,没有继续上升。

  面对这样大的环境和状况,在货币信用大规模扩张,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的情况下,为何企业却总是感到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环境未得到明显好转,并且此呼声总是不绝于耳,于学军分析主要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第一是中国的营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巨大变化中有三个非常普遍突出的因素大家都能感觉到,第一就是劳动力工资,第二就是人民币汇率,第三是环境成本。

  中国实体企业投资发展,于学军认为最好的一个阶段是2001-2007年,那时有三大成本、劳动力、人民币汇率和环境成本都是最低的时候,所以当时这个阶段中国生产制造的成本比较优势突出,这时全世界的制造业风涌中国,形成了所谓的中国制造、中国价格、全球工厂,这些概念都是在这个阶段出现、形成的,这样的环境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随着危机后中国的迅速崛起,已出现翻天覆地的改变,于学军称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个巨变和这个背后所引发的问题,否则就是认识不到位。

  第二个原因是政策货币结构发生了重大的结构调整。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大发展的时期,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几乎100%是由收购外汇储备吐出去的人民币形成的,这些增长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实体企业,实体企业的创汇和外来的投资,这些对应投放出去的货币,自然主要流入这些结汇的实体企业,这个阶段也是实体企业感觉融资情况最好的一个时期。2014年之后,随着中国外汇储备出现下降,基础外汇货币的投放转入一些新型的货币工具,这是市场上调侃的“麻辣粉”,就是以中期阶段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等等为最重要的工具。自2017年已大幅超过7万亿元,作为一个基础货币投放,这个数据是很大的数值,这些基础货币投放,由央行带给大中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这样就出现了两个特点,第一是这些资金的多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交叉持有,金融市场快速膨胀并交易活跃。第二是资金大部分流向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房地产市场等,这就是近几年来有关中国金融脱实向虚、以钱炒钱等,这些观点出现的根本原因。

  近几年为何在货币信用宽松的环境下,资金却偏偏到不了实体经济,实体企业普遍感到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些货币从创造出来,天生就不是要到实体企业去的,同时由于货币信用的大幅度扩张,还进一步削弱货币的有效购买力,反过来还会稀释企业手中原有的自有资金,这会出现自动缩水现象,从而使企业在资金的使用和周转上更加捉襟见肘。

  有关这些问题,于学军曾经专门指出来过,并且那个时候就提出来要调低银行重返准备金率,同时对冲中期借贷便利这样的接待政策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认为这样才能使资金回归本源,真正投到实体企业中去。时隔一年半之后,4月17日央行宣布,在4月25日开始,调低重返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置换大约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等到期资金,所以现在已经是一个过去式了。

  于学军相信随着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改变,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属性会发生变化,这将会更有利于实体企业融资。这样的货币政策的开启,未来1-3年的时间内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随着重准率的不断下调,并对置换中期借贷便利等政策工具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相信实体企业的融资感觉会逐渐得到明显的改善,我们对这一点是值得期待的。

  关于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于学军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主要还是个宏观的问题,但是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实际上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等许多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的非常快,并且应用到金融服务领域,的确在诸多方面出现了许多的改变,人们在场景运用上更加快捷、方便。具体来看,大致分两个方面,一是在特许的传统金融服务领域,各种金融科技被广泛采用,在许多方面开始取代人工服务,这方面无论到银行还是证券还是保险办各种业务,都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样的变化,据说现在银行柜台业务的70-80%都可以从网上操作了,所以银行现在又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过去各家银行都千方百计争着开办网点招聘人员,现在开始压缩机构甚至开始减少人员,现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科技金融的应用形成的一个结果。

  第二就是由于移动互联网场景应用的广泛性,社会上现在掀起了以P2P和第三方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所谓民间金融活动,现在如火如荼,在客观上也解决了社会上资金需求方与供应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微小贷这些方面的作用,确实大家也都能感觉到,甚至出现了代币发行、交易等现象,这样的一些趋势不是说只在中国存在,其实是全世界的一种潮流,也是全球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阅读:于学军 企业融资难

责任编辑:申雪娇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