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直连大限逼近 第三方支付机构多数仍处于测试阶段

  6月25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就此询问了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答案大同小异:已接入网联系统,但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

  距离6月30日的“断直连”大限之日仅剩5天,各家支付机构接入网联、银联的进展到底如何了?

  6月25日,《国际金融报》记者询问了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答案大同小异:已接入网联系统,但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

  “各项业务并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每家机构都要自行开发与网联或银联对接,因此往往在开发和测试阶段就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沪上某第三方支付机构内部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

  “断直连”最后冲刺

  “不行也得行啊。7月1日开始,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各家银行的清算账户就直接被切断了,必须经过网联或者银联系统之后才能连接到银行。”上述内部人士表示,目前,业内大部分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基本已接入网联或者银联系统,有些机构是两家清算机构都接入了。那些还没有完成的机构或者会抢在最后几天接入,或者干脆就放弃了。

  201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下发。文件规定,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并要求截至2018年6月30日,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根据网联此前发布的文件,截至2018年4月,在协议支付开发方面,115家支付机构中有107家完成了生产验证,没有未开发的机构;付款的开发方面,21家已完成生产验证,没有未开发的机构;另外多数机构集中在“联调测试”、“验证准备”、“生产验证”环节。

  商业银行接入进度显示,462家银行中,有344家已完成协议支付的生产验证,有7家仍未开发;142家银行完成付款的生产验证,12家未发开;网关支付开发方面,49家银行未开发,339家银行无直连业务,其余银行则处于开发、测试等阶段。

  此外,网联正在迎战6月30日银行与支付机构切断直连的目标。根据央行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网联平台试运行正常。今年第一季度,网联平台处理业务57.75 亿笔,金额 2.02 万亿元。日均处理业务 6416.86 万笔,金额 224.68 亿元。

  多机构拓展新业务

  在数百家支付机构中,最引外界关注的莫过于两大支付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的接入状态。

  今年4月初,网联与银联先后宣布与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开展微信支付条码业务合作。再到5月11日,网联和支付宝发布公告称,双方已完成对接,将正式开展条码支付的业务合作。不过,支付宝与银联方面的合作对接则始终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网联是负责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之间的清算业务,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都需接入网联,银联则负责银行之间的清算服务业务,两大支付机构巨头接入哪一家清算公司均可。但对于有些支付公司因业务需求,银联与网联都需接入。

  其实,“断直连”之后,消费者的支付体验并不会因此有所变化,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算得上是“脱胎换骨”。据悉,资金的清算模式将从“商户-收单机构或聚合支付服务方-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卡行”转变成“商户-收单机构-银联/网联-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联/网联-发卡行”,但具体的清算路径、链条上各家机构手续费收入分成比例等目前还没有定论。

  “第三方支付清算没有相应的授权和监管,央行无法监控资金流向,让诈骗、洗钱等犯罪行为有了可乘之机。因此,断直连是必然趋势。”上述人士指出,如果不加收商户费用的话,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在收入方面就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已在开始尝试拓展新业务。

  刚刚在香港上市的汇付天下(港股01806)向互联网金融提供商及商业银行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包括SaaS(如提供账户管理服务)及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7年金融科技服务收入近1亿元,同比增长43.5%。中金支付则在2018年开发了企业系智能应收平台,该平台将金融科技与交易银行现金管理结合,为银行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现金管理能力,改变过去将上、下游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三者形成的闭环,对中小企业提供整合供应链征信和金融解决方案。

关键词阅读:第三方支付 支付宝

责任编辑:申雪娇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