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IPO被按“暂停键”出清不良资产成为重中之重

  对于已经出现风险的农商行,需要对存量风险资产进行清收,同时加快不良资产的核销,将资产负债表清理干净。同时,在资本充足率下降到监管要求之下时,需要尽快补充资本金。

  在经历了一年的平淡期之后,农商行又开始敲响IPO的大门,但却并没有收获两年前的光景,今年7月份以来,已有两家计划IPO的农商行都被临门叫停。

  这一轮IPO发审常态化以来,各类持牌金融机构上会通过率几乎达到了100%,鲜有上会被否的案例,这背后是监管层认可和鼓励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但近期连续两周有两家农商行在发审会前夜取消审核,这一现象无疑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农商行饱受不良风险暴露的问题,市场也猜测此次农商行遭遇的IPO审核变局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很大的关联。

  而纵观去年以来上市农商行所披露的业绩来看,大幅增长的背后存在着明显的业务分化,那么,接下来的农商行究竟该如何走下去?

  IPO临门叫停

  与此前稳步推进的IPO不同,7月以来两家农商行IPO都吃了“闭门羹”。

  7月9日晚间,证监会公布,鉴于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丰农商行”)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97次发审委会议对该公司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

  而就在一周前,证监会同样公告称,鉴于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农商行)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94次发审委会议对该公司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

  同类型企业连续两周在上会前夕取消审核的案例并不多见,一位华泰联合证券投行部的资深保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今年以来上会前夕取消审核或者撤回材料的案例都不少见,上周的时候都以为青岛农商行取消审核是个体原因,但本周瑞丰农商行也取消审核,我们猜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代表着这一类机构IPO审核趋势的变化。”

  从2016年江苏江阴农商行成为首家过会成功银行开始,两年来农商行的IPO之旅一帆风顺,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张家港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和吴江银行在内的5家银行成功上市。

  这样的通过率也激发了更多的农商行排队IPO,根据证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算上取消审核的两家农商行,共有19家各类银行排队IPO,其中拟在上交所上市的有12家,拟在深交所上市的有7家,这其中农商行就有8家,除了上述两家外,还有厦门农商行、江苏大丰农商行、重庆农商行、亳州药都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以及江苏海安农商行。

  对此,大连农商银行某高层管理者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地方农商行掀起A股上市热潮,有其历史原因。当年,所有地方农商行都认为上市融资的机会来了,把IPO当作解决融资困局及弥补资本金不足的重要途径,纷纷向证监会申报IPO。当时,监管当局确实向地方农商行伸出了“橄榄枝”,事实上也有不少成功圆梦IPO者。”

  风险逐步显露

  就近期的情况来看,农商行不良率飙升并不是个案。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已有6家银行的信用等级被调降,其中有5家为农商行,占比超过8成。

  7月10日,东方金诚将山东邹平农商行主体评级下调至A+,评级展望为负面。其主要理由在于,跟踪期内区域信用风险持续暴露,邹平农商行不良贷款大幅攀升,拨备覆盖率低于监管要求,资产质量明显下行等。

  其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9.28%,相比2016年末上升6.8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由215.30%下降至59.28%。

  受资产质量下滑的影响,除了上述银行被调降评级外,近日,另有山东寿光农商行因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不足而被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7月2日,北京永拓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报审计报告显示,寿光农商行若按照规定的会计政策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及抵债资产减值准备,2017年度净利润将减少7.53亿元,而并非纸面上的6569.98万元。由此,该审计机构因该行“未足额计提发放贷款和垫款损失准备及抵债资产减值准备”而形成了保留意见。

  天风证券分析师廖志明在其最新的研究报告中认为,不良率暴增背后是农商行业务基础较差,不良认定标准大幅趋严,“我国农商行由农信社改制而来,相比上市银行,农商行普遍公司治理水平较低,不良认定标准较松,因而受不良监管趋严影响较大。自2017年初以来,受不良认定标准趋严等影响,农商行整体不良率由2016年第四季度的2.49%大幅上升至2018年第一季度的3.26%,与同时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稳定走势分化较大。”

  上述高层管理者认为,近期农商行不良风险集中暴露,与当下推进存量风险暴露、不良贷款确认趋严的监管环境分不开,后续不排除一些小型区域性银行的问题资产将继续“浮出水面”。

  加快不良资产清收

  在压力中不断生长的农商行未来又将如何走下去?无疑是市场更为关注的问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几家农商行暴露出风险问题,并不能延展到整个农商行群体,“农商行和农信社数量高达2000多家,这些暴露风险的银行数量占比很小,是个案现象”。

  “但风险更高并不一定是坏事,不影响其盈利水平,比如农商行的议价能力较强,目前净息差远高于部分股份银行,有不少农商行净息差达到2%~3%,而一些股份行的净息差水平不到1%了。”一名与曾刚持相同意见的券商银行业分析师指出,假如能够给风险准确定价并做好风险管理,农商行可以用定价去覆盖风险。

  曾刚建议,对于已经出现风险的农商行,需要对存量风险资产进行清收,同时加快不良资产的核销,将资产负债表清理干净。同时,在资本充足率下降到监管要求之下时,需要尽快补充资本金。

  与此同时,中信证券(港股06030)银行业研究员肖斐斐认为,小型区域性银行由于自身管理问题,前期积累了较大的存量资产问题,而在银保监会今年强化资产质量真实性的政策指引下,问题资产发生集中暴露。未来,不良贷款偏离度限制政策下小型区域性银行不排除仍有问题资产大幅暴露可能,特别是2016、2017年评级展望有下调的城农商行。同时,全银行业资产质量处于整固期,拨备新政、债转股政策均有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

  通过近期评级机构对几家农商行披露的评级报告显示,多家农商行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力度也确实在加大,例如东莞农商行和马鞍山农商行,2017年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与当年不良贷款余额几乎持平。

关键词阅读:IPO 拨备覆盖率 偏离度 资产质量

责任编辑:申雪娇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