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M1-M2增速负剪刀差扩大 实体流动性仍偏紧

摘要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2月份以来,M1-M2增速剪刀差由正转负,且缺口持续扩大。截至7月末,M1仅同比增长5.1%,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下降1.5个和10.2个百分点。

  【经济金融热点快评】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7.62万亿元,同比增长8.5%;7月社会融资规模1.04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少1242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助力M2增速触底反弹。截至7月末,M2同比增长8.5%,比上月末提高0.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开始采取不同措施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分别于1月、4月、7月三次实施定向降准,并搭配使用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当前货币市场利率已经降到比较低的水平。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 天期回购利率(DR007)从上年末2.9%左右下降到7 月末的2.6%左右。结合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要求,预计未来M2增速仍有望回升。

  第二,M1-M2增速负剪刀差扩大,表明实体经济流动性仍持续偏紧。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2月份以来,M1-M2增速剪刀差由正转负,且缺口持续扩大。截至7月末,M1仅同比增长5.1%,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下降1.5个和10.2个百分点。细分构成来看,M1由流通中的货币与单位企业活期存款两大部分组成,截至7月末,二者分别同比增长3.5%和5.4%,分别比上月末下降0.4和1.6个百分点。这表明当前实体企业层面流动性持续偏紧,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宽松仍无法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存在一定政策时滞,当务之急是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切实解决实体部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以来的M1增速放缓与房地产调控、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趋严等政策有着紧密联系,预计短期内这一趋势仍将维持。此外,M1增速与企业经营活力有着密切联系,历史上长时期的M1-M2增速负剪刀差往往与经济增长放缓同步,值得进一步关注并引起警惕。

  第三,表外融资持续收缩仍是社融下降主因,但金融支持实体力度不断加强。7月社会融资规模1.04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少1242亿元;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87.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从细分组成项目来看,表外融资的持续收缩,仍是社融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7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减少950、1192和274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多减1113、2424和707亿元,但分别比上月少减692、431和906亿元,表明在严监管持续的态势下,表外融资收缩的形势已经有所缓解、趋于缓和。7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多增3709亿元;7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8.9%,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这表明金融支持实体力度正在不断加强,这与一系列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政策出台有关,6月底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

  (点评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范若滢)

关键词阅读:中行 M1-M2 剪刀差 实体流动性

责任编辑:申雪娇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