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纯:发展普惠金融是银行的重大使命

  作者|彭纯 交通银行(港股03328)董事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6年国务院专门制定《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提出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原则要求和实施方案,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建设普惠金融体系,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发展普惠金融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我国金融业的支柱,银行业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普惠金融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将发展普惠金融这项国家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新时代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大意义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于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联合国在2005年的“国际小额信贷年”宣传活动中首次提出“普惠金融”概念,旨在推动发展中国家通过立法、政策等途径,建立一个可持续地为所有社会群体提供合适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体系。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也在2006年出版了《服务于所有的人——建设普惠性金融体系》一书,强调为所有人尤其是穷弱群体提供平等享有金融服务的机会。最近十余年来,巴西、印度、肯尼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通过探索代理银行、身份生物识别、移动支付、微型金融等具有代表性的普惠金融模式,有效提升了边远地区居民、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公平地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普惠金融理念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各国普惠金融的实践模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发展普惠金融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角度看,应该说经过长期不懈的改革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渐趋完备,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服务保障能力也随之大幅提升,但客观上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在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500万人、就业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具有较强就业吸纳能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仍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针对三农的金融服务还有待加强,对城乡贫困弱势群体的基础性金融服务也需进一步加强保障。未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围绕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通过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纾解结构性矛盾,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商业银行责无旁贷,理应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主要力量。作为金融业的主体,2017年末我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4549家,营业网点总数22.87万个,自助银行16.84万家,自助设备80.26万台,网上银行交易快速发展;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252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9万亿元,其中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余额均达到31万亿元。中国银行(港股03988)业以其广泛的服务触角、强大的资金实力、丰富的服务经验、优质的信用品牌,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积累了强大的优势,这也意味着需同时承担起普惠金融服务这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大型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加快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也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指标和发展引导。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银行自身愿不愿意做的问题,而是用什么办法做好做优的问题。切实服务好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的金融需求,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战,已上升为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高度共识和一致行动。

  从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发展普惠金融也是大有可为的蓝海。首先,小微企业、“双创”、三农、贫困弱势群体存在庞大的潜在金融需求。咨询机构近期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就个人和中小微企业银行业务的绝对市场规模而言,中国有望成为普惠金融的最大受益者。其次,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带动农业现代化、城乡经济融合、非农产业发展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全新的普惠金融配套服务,并助力金融扶贫和精准脱贫向纵深推进。最后,近年来财政部、人民银行等中央相关部门及监管机构出台的税收扣除、定向降准、资本占用优惠等一系列措施,为商业银行提升经济效益、降低资本占用等带来了政策红利。综合来看,搭乘普惠金融的政策东风,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银行将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并实现业务结构、收入结构的改善以及盈利能力的同步提升。

  把握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攻方向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商业银行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找准主攻方向,认准攻坚领域,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普惠金融落地生根。

  一是要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商业银行应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去,统筹支持普惠金融业务发展。重点围绕“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建设,明确科技金融发展策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以资金运用为引导,发展绿色金融,加快绿色技术创新,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是大力支持创业创新。商业银行应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趋势,依托政府风险补偿等风险缓释手段,组合使用创新担保方式,满足“双创”型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探索多层次金融服务创新,尝试开展投贷联动等投融资业务,以银行集团的综合金融服务对接“双创”企业的差异化需求。优选平台型机构搭建合作渠道,借助大数据征信等新型工具,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努力扩大对“双创”客户的服务覆盖面。

  三是全面支持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金融资本支持乡村振兴,是银行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大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乡村金融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支点之一,提高普惠金融事业部服务三农的反应能力和审批效率。创新服务模式,探索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有序推进多种模式的“两权”抵押贷款试点。

  四是积极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要取得最终胜利仍需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商业银行应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明确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将其细化落地到脱贫攻坚任务突出地区的基层分行。梳理扶贫项目,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持续加大扶贫信贷投放力度。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结合扶贫地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供适当的扶贫产品和扶贫服务。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从银行的角度积极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促成实效。

  强化普惠金融发展的保障支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商业银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需在体制机制方面强化支撑,从制度层面保障普惠金融业务持续焕发蓬勃生机。

  第一,落实普惠金融发展的组织保障。发展普惠金融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将其与党建工作、班子建设有机结合,将其置于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应作为普惠金融推进的第一责任人,普惠金融各项任务应作为基层班子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的重要考核指标。按照监管部门的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董事会应设立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在经营管理层设立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应有效发挥两个委员会对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的制度设计功能、普惠金融业务的统一规划和统筹管理功能。加快步伐在商业银行总行和各级经营机构等不同层面分别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全面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产品研发、客户拓展、渠道建设、风险管理等。

  第二,加强和完善普惠金融的运行机制保障。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五专”机制建设,着力推进普惠金融业务一体化经营、综合化服务和系统化管理。一是强化架构建设。在系统搭建总分行普惠金融垂直组织架构的基础上,不断充实人员岗位,配齐、配强总分支行普惠金融人员队伍;持续强化普惠金融事业部牵头、前中后台协同推进的普惠金融责任体系和业务推进体系。二是适当倾斜资源。比如,单列普惠金融贷款专项规模、加强普惠金融专项行动的财务资源支持等。三是加强考核引导。突出正向激励,完善普惠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多维度加强普惠金融绩效考核,引导经营单位做优、做强普惠金融业务。比如,对分行普惠金融业务进一步给予经济资本考核优惠;提高分行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普惠金融权重,优化指标设计,鼓励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超计划完成普惠金融发展任务;对没有完成普惠金融业务监管指标的分行,在年度考评中与机构及机构负责人挂钩等。

  第三,提升普惠金融发展的科技应用。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解决好普惠金融现有业务模式和审批流程中的短板问题。通过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提高数据挖掘应用能力,为普惠金融客户准确“画像”,提高精准营销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通过构建“金融+场景”综合生态圈,搭建银行系统与政府部门、核心企业、重点商圈、征信平台、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对接平台,促使传统融资模式向产业链“交易金融”的转变,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闭环运行。

  第四,注重普惠金融的服务提升。商业银行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关系管理着手,更好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尤其要针对普惠金融客户特点,搭建基于客户视角的金融产品超市,满足普惠金融客户从开户结算到理财融资、从线下到线上相结合的一站式金融需求。积极创新存款类、结算类等产品种类体系,提高普惠客户资金效益。加强小额线上融资产品的开发推广,增强普惠金融产品的服务能效。在加强传统金融服务基础上,研究探索为普惠金融客户提供孵化、咨询、投资理财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第五,强化普惠金融的风险防控。如何有效管理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引起的信用风险,是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难点,也是制约普惠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审慎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应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应充分研究普惠金融的业务特点,借助系统工具运用,探索构建适合普惠金融的风险防控体系,自上而下精准监控潜在风险。特别要高度重视加强技术手段应用,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深度融合,积极改进普惠金融授信审批流程,优化贷后管理模式,实现风险管控水平和服务质效同步提升。抓好合规风险管理,严格规范收费管理,落实“七不准”“四公开”,努力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加强普惠金融领域数据质量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

  交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具体实践

  在银行业践行普惠金融的大潮中,交通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实践探索,多年来持续达成监管目标,逐步形成“交行特色”。

  一是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普惠金融体制架构。董事会层面,成立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董事长任主任;高管层层面,成立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行长任主任。下设日常办事机构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和推进各类普惠金融业务全面达成目标。总分行均挂牌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履行普惠金融各项经营管理职责。

  二是形成了差异化的普惠客群规划、筛选和服务机制。在全行整体授信政策和投向指引框架下,制定并逐年完善普惠业务基本政策和投向指引。结合普惠金融特点,创新“项目制”服务模式,即将风险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客群视同一个项目,实现批量开发,有效降低单户成本。加强市场规划和客群细分,形成针对小微、三农、扶贫、双创等重点领域的营销指引和服务方案。

  三是形成了内部联动和外部合作的营销拓展机制。在内部联动方面,围绕“一个交行、一个客户”,建立了普惠业务与各业务条线联动机制,推动客户服务一体化。在外部合作方面,建立了包括政府、核心企业、园区管委会、商圈管理方等各类合作渠道,积极对接各类政策资源。加强与客户聚集、具备场景优势的互联网平台合作,实现批量获客。建立并不断完善客户经理、物理网点、电子银行“三位一体”渠道建设,延伸服务触角。

  四是形成了服务普惠客群的产品体系。形成包括基础融资产品、特色融资产品、贸易融资产品、结算产品等四大类50多个产品系列。如围绕产业链领域的应收账款融资;围绕商圈领域的快捷抵押贷、租金贷;围绕银政合作、科技园区领域的风险补偿贷;围绕金融科技运用的小额信用类融资产品POS贷、线上税融通等。

  五是形成了全流程的普惠业务风险管控机制。在全行整体风险政策框架下,建立小微业务内控合规评价体系。根据普惠业务特点,形成了总、分、支行三级管理,行业、项目制、单户三层风险过滤,行业准入、内评限制、区域限制、授权审批、授信流程、贷后管理等六项管理策略的“三三六”风险组合管理思路。加强客户准入、授信审批、担保管理、贷后管理等全流程风险管控。落实监管要求,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收费政策,降低融资成本,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六是形成了制度化的绩效考核及资源配置机制。建立了包括经营管理绩效考核、普惠金融条线考核、专项规模、FTP利润补贴、经济资本、重点领域专项行动等全方位的资源支持政策体系。普惠金融达标情况持续纳入分行核心考核指标,未能达标的实施降档处罚且不能评优。加强人力资源保障支持,合理配置普惠条线部门负责人、产品经理、市场推广经理、审查人、客户经理等六支队伍。落实“专业人做专业事”,加强普惠金融专营团队建设。

  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商业银行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时代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交通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全力保质保量做好普惠金融工作,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关键词阅读:普惠金融 风险防控 精准营销

责任编辑:申雪娇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