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高压新常态 15天12家支付机构被罚7523万元

  支付领域惊现“黑八月”,包括支付巨头支付宝、中国电信“亲儿子”翼支付以及与“中国神秘公司”海航集团关联的国付宝等12家支付机构在8月被罚。

  近日,央行营业管理部(下称“央行营管部”)公布对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翼支付”)的处罚决定,翼支付因违反《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被罚1万元。

  《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8月以来,已有12家支付机构违规被罚,罚金合计高达7523万元。

  易观金融中心高级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表示,监管高压下,不合规的支付机构被罚将成常态,有一批罚单还在路上。

  15天12家支付机构被罚7523万元

  在央行7月底向卡友支付和付临门支付开出合计3000万元罚单后,8月6日,支付宝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央行上海分行罚款412万元。

  支付宝被罚同一天,央行营管部一口气开出两张千万元级罚单,“航海系”国付宝及相关责任人因违反多项规定合计被罚4665万元,联动优势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被罚2425万元。

  而上述三张仅仅是8月份罚单的开端,《国际金融报》记者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以央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日期计),仅8月2日至16日半个月时间,央行就开出了十余张罚单,罚金达7523万元,涉及翼支付、国付宝、联动优势、银通支付、支付宝等12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其中,国付宝和联动优势被罚没金额最大,支付宝居第三位,其他支付机构被罚金额都低于5万元。

  从违法行为类型看,大部分支付机构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而被罚。被罚千万元的国付宝和联动优势除了违反上述规定,还违反了清算管理规定。

  此外,国付宝还存在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与其进行交易、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照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未按规定披露相关事项、未按规定存放和使用客户备付金、未留存商户档案等违法违规行为。

  另外,有4家支付机构因违反《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被罚。除上文提及的翼支付,还包括北京广聚福支付有限公司、北京银通支付有限公司及北京商银科技有限公司3家支付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国付宝是海航集团旗下四级子公司,联动优势则是上市公司海联金汇(002537.SZ)的全资三级子公司。

集中被罚或因机构对监管态势“水土不服”

  《国际金融报》记者就上述现象询问多位业内人士及分析人士,对方一致认为,“严查补漏”是支付领域里的监管常态,近期集中被罚主要还是机构存在违规未及时整改,跟不上监管步伐而导致。

  记者了解到,在严监管的大背景下,央行今年针对支付行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定。

  自4月1日起,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自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6月29日,央行发布的“114 号”文明确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 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王蓬博认为,到目前为止,央行政策“补漏”已经将支付领域的灰色地带都堵死了,现阶段的重拳整治是对既定政策的执行。

  王蓬博称,可以预见央行对支付机构强监管的态势是不会变的,机构之所以会被集中处罚,一方面是处罚决定有一定的延后,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一时间支付机构对于当下“严查补漏”式的监管态势难以适从,整改不能及时完成,此后陆续还会有支付机构被罚。

  记者梳理发现,8月被罚巨款的国付宝、联动优势,此前早有“劣迹”。国付宝一度卷入违规融资输血上市公司及洗钱的负面漩涡中。

  而联动优势方面,2018年以来已收到3张罚单。2月11日,联动优势安徽分公司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法规被央行合肥中心支行罚款6万元。7月25日,联动电商又因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罚款215.05万元。

  央行北京营管部曾表示,今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及北京外汇管理部将继续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从严查处为各类非法交易提供支付服务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经济金融秩序。

关键词阅读:支付宝 机构客户 支付业务

责任编辑:申雪娇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已关注
圈子封面
热聊中:
进入投顾圈子进入投顾圈子
关闭 下载金融界app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