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发挥“头雁效应” 纷纷表态支持民企发展

  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而银行业作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无疑肩负众望。

  目前,银行业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截至2018年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余额目前已达到30.4万亿元。进入11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相继推出多条举措以加快助力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20条措施,通过设立70亿元的再贴现额度、增设再贴现窗口、引导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11月7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民营企业新增贷款“一二五”目标: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新增贷款每年将多增约1.43万亿元。

  在支持民企融资方面,五大国有银行充分发挥了“头雁”效应,近期频频表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11月6日,由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创设机构的三支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正式公告,成为人民银行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来,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实施的首批项目。

  11月9日,中国银行发布了《支持民营企业二十条》,制定了涵盖“优化授信政策、提高服务质效、加强资源配置、健全尽职免责、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费用、完善服务模式和创新产品服务”等八个方面的二十条针对性措施,重新全面梳理民企贷款,对可能不利于服务民企的条款和制定进行修订或废止。

  11月12日,中国农业银行制定出台《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围绕加大信贷投入、完善政策制度、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推进减费让利、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企业纾困、确保商业可持续、加强组织领导与正向激励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二条针对性措施,着力破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11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连续出台《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通知》和《中国建设银行支持民营经济指导意见》,在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强化信贷政策支持、优化绩效考核、差别化信贷政策、完善经营方式、加强科技驱动、推进全面主动风险管理、加强沟通与舆论引导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26条举措和工作要求。

  11月19日,中国交通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从稳预期、改机制、拓渠道、腾资源、降成本五个方面,明确二十二条具体政策措施,切实提升服务民营企业水平,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银行业出台的这些政策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从中长期来看还需要建立一些长效机制。因为民营企业本身的问题也比较复杂,比如合格抵押物不足、违约风险高、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完善等,而且银行还受到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的约束,信息不对称也会扩大信贷风险。所以在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资源倾斜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信贷政策,健全内部考核和服务机制,借助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力量完善企业信用体系,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才能提升我国民营企业的内生活力,让民营经济真正的发展好。

关键词阅读:国有银行 头雁效应 民营企业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