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媒体报道:李女士一早醒来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了217笔,半小时内就被刷走了8千多元,而且这两百多笔都是在远隔千里之外的四川进行的无卡消费。那么事实的真相是什么?消费者在无卡支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根据支付行业专家介绍,无卡支付是通过将银行卡要素信息及其他个人信息绑定至网络支付账户或支付平台,从而在开通网络支付或面对面支付过程中免去出示卡片的一种交易方式。比如日常生活常见的支付宝、微信付款等,都属于无卡支付。
那么李女士的银行卡为何会被盗刷?记者询问了银联风险安全专家。专家介绍,经初步调查,此事件疑似银行卡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持卡人的银行卡信息开通网络支付后盗转用户资金。
记者进一步采访获得的信息是,银联监测发现后,已于第一时间联动涉案商户所属的收单机构对资金采取冻结措施,将在调查结束后根据相关流程处理。
专家:消费者提高防范 禁点不明链接
此前,2018年“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中,相关专家介绍:近年,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案件屡有发生,犯罪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呈现出专业化、精细化、流程化作案的趋势。消费者在日常用卡时要提高防范意识,养成以下良好习惯:1.禁点不明链接网站;2.禁用免费WIFI;3.谨慎取款或消费;4.保护密码;5.保管好个人信息;6.定制短信洞察风险;7.经常修改密码。如果持卡人发现有伪卡交易和账户盗用等非本人授权交易时,要及时采取妥善防护措施,建议第一时间与发卡机构取得联系,冻结、挂失卡片,避免再次遭受盗刷。
同时,该专家还指出有效防范银行卡盗刷风险,需要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