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7号“转公” 大集合资管改造启动

  3月6日,证监会官网“行政许可及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服务中心”的“审批进度”一栏显示,东证资管“公开募集基金募集变更注册―东方红7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为东方红启元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的申请有了新进展,相关材料已被接收。

  这是首家被接收申请材料的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东证资管的这一小步,对于券商大集合改造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来说,意味着走出了关键一步。倘若进展顺利,东方红7号将转型为公募基金运作。

  “目前拿到的批文和证监会的披露基本同步,还在等待进一步通知。”东证资管方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仅仅知道东证资管是第一家材料被受理的,对于别家的方案亦不知情。

  关关停停的券商资管

  券商的公募化大集合改造渐行渐近。2月下旬就有消息称,有两家券商作为“试点”上报了大集合改造的具体方案,当时披露的一家是中信证券(港股06030)(24.590, 0.50, 2.08%)。从此次证监会官网披露的信息来看,另外一家即为东证资管。

  2018年11月,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规定,经规范后,市场上400余只投资者人数不受200人限制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即大集合产品将转为公募基金或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持续稳定运作。

  2013年,监管层不允许券商新设大集合产品后,该类产品一直因“非公非私”而尴尬不已。

  实际上,券商的资管业务可以上溯到1990年代,早于公募基金的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初,券商代客理财规模最高达到1000亿元,彼时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5%左右。不过,券商萌芽期的资管业务出现了诸多违规,譬如挪用客户委托资金,较高占比的承诺保底收益,与自营业务的混合操作等。

  2003年12月,《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发布,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基本业务框架完成。不过,2003年11月,南方证券由于在前期签订了大量的资产管理保底合约,信用危机爆发,一年多后被关闭。

  2004年9月,鉴于风险事件频发,券商资管业务被全面关停。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整顿后,2005年2月,“光大阳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作为经证监会审核批准的第一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推向市场。

  自2012年券商创新大会召开后,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的投资范围放开,券商资管业务开始放量。但券商资管规模爆发主要还是依靠通道业务,主动管理能力却在原地踏步。从2012年起至2018年年中,券商资管的权益总规模由313亿元增长至740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的位置,不超过0.2%。

  伴随着大集合的转型,券商资管业务将再次迎来巨变。2011年3月8日,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东方红7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正式获批。根据产品契约,只有当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6%时,管理人才可提取6%以上收益的20%作为业绩报酬,此举使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

  “我们有十个大集合的壳,需要逐渐改造成公募。组织架构、人员配置等方面,逐渐向公募靠拢。”沪上某券商资管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东证资管已有公募牌照,大集合转型公募相对比较容易,只要将合同改造成公募合同就可以,而其所在的公司之前只有一个类似基金专户的业务线,改造为公募,意味着要增加公募业务线,这还需要监管现场验收。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 2018年11月底,券商大集合产品规模约为8565亿元,占集合资管产品规模的40%左右。大集合产品投向以债券型、混合型及货币型计划为主,数量占比分别为 49%、25%和 14%,股票型计划的数量约占 6%,规模占比约为 3%。

  7500亿元的市场规模

  “伴随着基金法的修订,可以看出监管层希望对各资管子行业一碗水端平,不同资管子行业之间所谓的牌照优势将慢慢消失。”一位基金业资深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从上市券商来看,30家可比券商 2018年上半年集合资管收入49.60亿元,占营业收入合计的比重为4.27%。集合资管收入比重在10%以上的有东方证券(港股03958)(12.500, 0.15, 1.21%)和财通证券(14.480, 0.68, 4.93%)。集合产品的优势在于收费机制灵活、一般以投入自有资金、份额分级等方式设置“保本”机制。如果参照公募基金进行规范,其产品吸引力可能会有所下降。

  从规模看,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 19268.88亿元,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约7500亿元,占集合产品规模的38.92%,占证券公司资管总规模的5.29%。从费率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是证券公司三种业务类型中费率最高的。长城证券(15.990, 0.55, 3.56%)分析师刘文强指出,这意味着,证券公司有1/3的集合资管产品转型为公募基金,而且是利润率最高的资管业务类型。

  大集合转型为公募基金,意味着未来券商资管与公募基金将按照同一标准监管,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

  截至目前,已获得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或者券商系资管子公司共14家,分别是东证资管、浙商资管、华融证券、山西证券(8.720, 0.21, 2.47%)、国都证券、渤海汇金资管、东兴证券(13.800, 0.36, 2.68%)、中银国际证券、北京高华证券、财通资管、长江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和湘财证券。此外,华林证券(16.010, 0.70, 4.57%)也加入到公募基金牌照申请之中。天风证券(12.060, 0.93, 8.36%)2018年年末表示,正积极推进公募基金牌照的申请工作。

  作为2005年首批开展券商集合理财业务的公司,东证资管2013年首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东证资管在非货币理财规模为836亿元,在公募基金行业位居第18位;偏股型基金规模为606亿元,在行业中位居第7位。东证资管进入公募行业后,凭借其权益投资能力,迅速向行业第一梯队靠拢。不过,从2018年年末的规模来看,券商资管进军公募基金后“马太效应”明显,既有东证资管与中银国际证券等迅速走马圈地,也有东兴证券、华融证券、渤海汇金资管的非货币理财规模均在2亿元以内,进展缓慢。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也在引导和鼓励还没有公募牌照的券商积极去申请牌照,并强调,改造成效显著的券商资管,在申请公募牌照或设立、参股基金公司上审核进度将会加快,而这对那些想要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券商而言是个好机会。

  前述沪上券商资管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鉴于之前公司旗下已经有两张公募基金牌照,受“一参一控”的规定影响,该公司申请公募牌照一度陷入停滞,但有消息称,近期“一参一控”规定或将放开。

关键词阅读:东方红 资管改造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