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下银行理财谋变:业绩比较基准加速取代预期收益率

  1、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提速,“预期收益率”转向“业绩比较基准”

  理财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加速。2019年2月份,全国净值产品存续量达5520款,同比增长3933款,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快增长。同时,伴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推进,银行理财产品的呈现形式也悄然变化,其中传统的“预期收益率”正逐步被“业绩比较基准”所替代。

图表1:全国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走势图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

  2、业绩比较基准与预期收益率差异何在

  传统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通常在发行时设定一个预期收益,在产品到期清算时绝大多数产品实际收益率可以达到预期收益率。而业绩比较基准是净值型理财产品未来收益的目标,并非产品收益承诺。

  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设置业绩比较基准,是为了帮助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形成大致判断,同时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固有印象。对管理人而言,业绩比较基准是其投资管理运作理财产品的收益目标,也为超额管理费分成提供参考标准。在理财产品收益核算期,当产品实际年化收益率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时,管理人对于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部分按一定比例在投资者和管理人之间分配,平衡投资者和管理人之间的利益。

  3、业绩比较基准分类

  当前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设定模式可以归为以下三类:固定值、区间值、基准组合。

  固定值模式是选取某一固定数值作为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固定的数字可以给予投资者直观感受,便于投资者依据自身投资预期选择配置产品。虽然业绩比较基准不作为产品收益承诺,但如果产品最终投资收益较高偏离业绩比较基准还是会对产品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而管理人会尽量保证最终收益与目标值的偏差处于可控范围内,这对管理人估值方式和投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区间值模式是根据执行相应产品策略的历史数据模拟回测,推算出的收益率区间估计。基准组合是综合考虑产品类型、投资范围和资产配置比例等因素,利用复合指标作为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区间值和基准组合模式的业绩比较基准均为非定值形式,对投资者而言,收益目标相对模糊。但区间值和基准组合模式的业绩比较基准与市场行情结合紧密,可更为实际的辅助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

  4、银行如何设定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2017年以来市场发行的封闭式、半开放式和全开放式三类净值型产品中,固定值模式业绩比较基准占比均为最高,占比均超过60%;且随着产品流动性增强,固定值模式业绩比较基准占比下降,非定值模式(区间值和基准组合)的业绩比较基准占比逐步上升。

图表2:按产品运作模式统计业绩比较基准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

  银行结合流动性因素设置净值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对流动性较弱的封闭式产品而言,可运作管理的资金和投资期限相对固定,便于管理人实施既定的投资策略,同时以摊余成本法为主的核算方式也有助于管理人控制净值波动,因而较多封闭式净值产品采用固定值作为业绩比较基准。随着产品流动性增强,资金申购/赎回频率增加,产品净值具有不确定性,较难维持固定的业绩比较基准,因此对流动性较强净值产品选择增加不定值的区间值和基准组合作为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而对于流动性更强的现金管理型净值产品,较多银行选择不设置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为更加清晰的展示产品流动性与业绩比较之间的关系,以某银行理财产品为例:

图表3:某银行龙盈策略系列净值型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产品名称

产品运作模式

业绩比较基准

流动性

龙盈固定收益类纯债型理财产品2号

定期开放式

固定值:年化4.30%
(每个开放期根据市场情况调整)

 

龙盈固定收益类纯债型理财产品1号

开放式

基准组合:中债高信用等级债券全价(总值)指数*90%+7天通知存款*10%

龙盈固定收益类现金管理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01号

开放式

  对流动性较弱的定期开放式产品,该行设置了4.30%的固定业绩比较基准;针对流动性较强的开放式产品则选择与债券指数相挂钩的业绩基准,最终收益根据债券指数及存款收益变化而变化;和大多数银行相似,对于流动性更强的现金管理型净值产品,同样选择不设置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5、投资者如何理性看待业绩比较基准

  首先,投资者要知晓“业绩比较基准”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仅是理财产品设定的未来目标,存在收益不及预期的可能性。其次,投资者可关注产品净值表现及产品投资的运作情况,了解资产质量变化、投资策略变动、资产组合调整对产品收益的影响,初步理解产品收益涨跌的原因并对产品收益的后续走势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最后,在关注产品净值表现和运作情况的同时,投资者还应更多地结合自身流动性需求和投资风险偏好选择适宜的产品,以达成自身的投资目标。

关键词阅读:银行理财

责任编辑:葛文静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