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央行开始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
据央行此前公告称,为稳妥有序释放资金,确保用于扩大普惠信贷投放,此次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分别于5月15日、6月17日和7月15日分三次实施到位。今日为实施该项政策的首次资金投放,释放长期资金约1000亿元。
据悉,目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大体分三个基准档,其中农信社等执行较低一档的存款准备金率,部分农商行执行与股份制银行相同的中间档存款准备金率,另一部分农商行则执行略低于中间档的存款准备金率。
此次定向降准是对仅在本县级行政区域内经营,或在其他县级行政区域设有分支机构但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执行与农村信用社相同档次的存款准备金率,约有1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一般来说,服务县域的金融机构必然具有普惠性质。目前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绝大多数是服务县域的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是扎根基层,服务普惠金融。此次调整将明显增强服务县域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促进其降低融资成本,更好地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此次定向降准对于民营及小微企业带来的实质性作用,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降准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偏向农村的中小银行,降准后,银行将有更多可用资金投放于小微及民营企业,必然会对小微企业带来实质性利好。但由于此次降准规模不大且投放的银行相对规模较小,虽具有积极作用但覆盖面相对有限。”
有业内人士认为,因资金投放于小微及民营企业可能相对盈利较为有限,基于盈利的角度考量,银行可能会存在一定资金传导机制的偏离现象。
“这种情况不会很严重。”奚君羊指出,虽然较难判定银行一定能够完全将资金投放于小微及民营企业,但从整个社会角度说,由于此类中小银行难以匹配中大型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所以历史留存的客户群体多为中小型企业,且此次央行对于降准银行的选择也主要基于其贷款去向的考量。也就是说,如果单笔贷款额较大必然不符合监管部门对小微企业的定性,因此资金投放偏离的程度较为有限。”


- 端侧AI潜力释放的“破局者”:散热技术突破迫在眉睫
- 医保政策持续加码支持,创新药出海合作迎高光时刻
- 国常会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AI智能体应用加速落地
- AI眼镜有望成为AI应用的重要载体,行业多款AI新品放量在即
- 行业会议将召开,机构称创新药板块景气度可持续
- 康养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技术融合与场景落地的爆发期
- 我国已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产业链全线受益!
- 百度测试开放智能体应用入口,AI智能体打开更多商业化场景
- 7月A股普遍上涨,8月机会在哪里?历史行情显示这些板块或成热点
- 重磅突发!英伟达H20芯片安全隐患曝光,国产替代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多家企业强势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