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中银信贷工厂”业务新模式

  一、背景及起因

  中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吸纳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是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就业和维持社会稳定的主体和基石。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方面,中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财务信息透明度低、缺乏有效担保等问题,与传统银行风险偏好相背离;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等特点,商业银行传统公司信贷“三位一体”的审批模式不能满足其要求。

  中国银行深刻认识到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2007年,从市场调研入手,实地走访2000多家中小微企业,分析客户的经营特点和行为特征,在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营销模式、风险管理、产品管理等各方面大胆革新,设计了“中银信贷工厂”业务新模式。2008年11月,在充分试点基础上,新模式向全国推广。2018年12月,中国银行经过长期经验积累,在“中银信贷工厂”推出十年之际,对该模式进一步优化,推动实施了“中银信贷工厂2.0”升级。

  二、举措和亮点创新优势

  “中银信贷工厂”业务新模式充分依托中银集团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能力,为年销售收入不超过3亿元的企业法人客户和具有独立融资权的非法人企业客户提供以授信服务为核心,涵盖结算服务、资金理财、个人业务、保险服务和投资银行在内的六大类产品的全面金融服务。

  (一)“中银信贷工厂”具有高效的组织架构

  1.坚持“集中管控”。没有走简单放权到基层行的老路,坚持统一经营,集约管理,授信审批仍集中到总行、省行两级。

  2.实现“机构专营”。突破了传统的“部门银行”设置,将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职能集中于一个独立的机构,实现业务运作的专业化。

  3.打造“流程银行”。借鉴“工厂化”运作模式,通过端对端、流水线和标准化的规范操作,重塑信贷流程和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效率与水平。

  (二)“中银信贷工厂”实现了六大管理转变

  1.客户评判标准的转变。以往银行考察小微企业主要强调企业规模和财务指标,新模式运用财务模型并考察企业非财务信息后综合决策,强调收益覆盖风险加成本。

  2.营销管理的转变。先行市场调查,确定目标客户名单,进行名单营销,由被动等客变主动上门。同时设计了客户移交机制,防范员工道德风险。

  3.审批机制的转变。由传统“三位一体”决策机制转变为专业审批人专职审批,将客户重要信息简化成表格式标准信贷提案,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

  4.贷后管理的转变。由传统偏重依靠企业财务信息的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专职预警人员为主的主动管理,实时监控企业经营活动。

  5.问责机制的转变。由以往出现不良授信逐笔问责,转变为强调尽职免责、失职问责。

  6.风险管理的转变。实现由“情景分析”、“授信审批”、“风险预警”、“资产组合管理”以及“反欺诈”组成的“五位一体”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

  (三)“中银信贷工厂”丰富深化模式内涵

  1.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中国银行充分考虑小微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律和经营特点,打破传统信贷思维,“不唯财务报表,不唯抵质押担保”,承认企业核心技术及专利权的资本属性,引入科技专家联合评审,开发独立的授信审批流程和模式,创新推出科技金融“中关村模式”。该模式实现业务营销、授信审批、风险管理各个环节的创新,解决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好的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企业提供覆盖初创期、快速成长期和稳定发展期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目前,中国银行已在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天津滨海、武汉东湖、江苏苏州、广东广州、江苏南京等地推广该模式。

  2.投贷联动业务试点。作为首批入选投贷联动业务试点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充分发挥中银集团综合优势,利用中银投资、中银基金、中银国际证券等附属机构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帮助创新创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满足创新创业类企业综合金融需求。中国银行组织开展“投贷联动一站通”活动,搭建由商业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及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投贷联动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现场洽谈方式,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发展。

  (四)“中银信贷工厂2.0”升级版更具活力

  为顺行时代发展,中国银行于2019年初完成了中银信贷工厂2.0的升级,一是扩大了服务范围。让更多小微企业可以纳入信贷工厂的服务范围。二是灵活设置授信担保条件,解决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三是根据小微企业经营周期和资金需求,合理设置授信期限。四是鼓励借助大数据和信息科技手段代替人工作业,降低成本,让利客户,为发展网络金融产品打下基础。本次升级进一步完善了小微企业风险制度体系,持续动态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能力,助力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中国银行基于中银信贷工厂业务模式,聚焦线上融资产品,研发“中银企E贷”,打造普惠金融网络融资服务体系;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推出“中银税贷通”试点产品,已有江苏等分行通过与税局或第三方税务数据服务商等机构对接,引入企业纳税数据与纳税信用评级信息作为授信参考依据,为优质小微企业提供授信服务,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质效;推进通关场景大数据金融服务建设;推出“中银利业通宝”服务方案,满足小微企业经营发展中对厂房、商铺等固定资产购置需求,为小微企业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

  三、成果与反响

  (一)精准施策与科技型企业共成长

  在建设科创中心的征途上,上海涌现出一批生机勃勃的科技型企业。在创业初期,受限于规模小、现金流不稳定、资产轻等特点,如何获得及时、精准的金融助力成了创业者心中最牵挂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中行上海市分行以中银信贷工厂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成长。

  面对刚起步的盛美半导体公司,中行上海市分行为企业度身打造个性化授信方案,即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融资等创新模式提供授信支持,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2017年11月3日,伴随着一声钟响,盛美半导体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成功上市。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其负责人表示,要感谢中国银行在公司发展的多个关键节点上给予的专业支持。

  中行上海市分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铸就了在上海科技金融领域的靓丽成绩:积极支持“创业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累计服务参赛企业超过1万家;首批参与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千家百亿信用担保融资计划”和市科委“3+X”体系,创新研发“中银科技卡”、“科技履约贷”、“张江模式”等产品,累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2300余家、授信金额超过180亿元;培育18家境内外IPO上市企业,近2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蝉联上海市“科技金融合作银行卓越奖”,这是市科委颁发的科技金融工作最高奖项,成为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充分发挥“中银信贷工厂”业务新模式的服务优势,积极服务当地小微企业,先后获得“上海市小微金融创新案例奖”、上海银行业“最佳小微企业服务案例奖”、“上海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突出贡献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奖”等一系列奖项,获得了市场高度认可。

  (二)打造高原特色畜牧业金融服务

  青海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畜牧业资源和优质的牛羊肉产品优势,为此,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以“中银信贷工厂”模式为依托,关注畜牧业小微企业客户集群金融需求,聚焦高原特色畜牧业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构建金融生态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金融服务效应。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中银信贷工厂”模式为19户青海省高原特色农牧业相关产业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授信支持,金额合计1.03亿元,实现了规模化的产业信贷支持。目前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积极加大对青海省高原特色农牧业小微企业信贷扶持力度,产业链得到不断延伸和丰富,业务场景不断完善和充实,在当地政府、企业口碑方面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其中通过存量酥油制造企业向上游挖掘拓展乳制品企业业务合作,为供应链拓客获客提供经验借鉴,同时企业对中行高效的信贷审批效率给予赞誉并赠送锦旗。

  四、服务企业数据及资金规模

  “中银信贷工厂”业务新模式推出以来,已服务了大批量小微企业,为小微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阅读:中国银行 中银信贷工厂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